我国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现实状况与理论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现实状况与理论分析
【摘要】:无差别杀人犯罪,是一种多发于现代社会的独特犯罪类型,具有无差别性对象、社会不满动机、并无组织依托、公然无饰作案等特征,从而应当将其与有关相近类型的犯罪予以区别。在社会转型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无差别杀人犯罪也相对多发,并呈现出这一类型犯罪的独特形态。基于社会结构的视角具体考察我国目前的无差别杀人犯罪,对于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这一犯罪,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无差别杀人 犯罪类型 犯罪特征 罪因分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项目号:08BFX05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无差别杀人犯罪,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独特犯罪类型,日益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也呈现无差别杀人犯罪多发态势,然而有关这一犯罪类型的理论研究却较为薄弱。本文试就无差别杀人犯罪的基本特征、我国这一犯罪类型的表现状况及其核心罪因,做一具体分析与探讨。无差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金宁;;同地籍人员同类犯罪问题研究[J];公安研究;2011年07期
2 曲华林;辛亮;;艾滋病患者故意犯罪浅析[J];人大建设;2011年06期
3 赵一晓;;家政服务人员犯罪情况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4 苏利荣;;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5 赵骞翮;;浅谈影响女性犯罪的因素[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晋川;陈春良;;莱维特的犯罪抑制经济学研究述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秦素琼;赵春玲;;多犯罪类型女性犯罪者人格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郭建安;周勇;;论犯罪耗费[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孙翠玉;;青少年网络犯罪类型及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5 王牧;;犯罪原因论概述——兼论犯罪学的基本范畴[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6 汤啸天;;经济全球化之下的犯罪类型及发案量变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娟;李俊章;;159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刑事责任能力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庄永廉;;加入WTO后犯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9 孔一;;规范的内外破解:道德突破与伦理消解——对犯罪形成过程的实证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10 王治建;夏强;;网络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德军;承兑汇票贴现犯罪类型及案例[N];西部时报;2010年
2 张亦嵘;成因复杂 涉外企业经济犯罪高发[N];法制日报;2007年
3 浙江 吴杭民;75%受害市民不报警也是一种警报[N];人民日报;2009年
4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葛长银 王艳 施慧;领导干部犯罪案例统计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酒泉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所长 杨建斌;努力创建稳定和谐的戒毒环境[N];甘肃法制报;2008年
6 张景义;保安犯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维斌;凋零的“花朵”渴望重新绽放[N];榆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黄蓉芳 通讯员 陆彬彬;流动人口生仔超过本地居民[N];广州日报;2006年
9 王元;浅析当前“村官”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记者 吴向正邋通讯员 李新建;警方整治盗抢犯罪战果丰硕[N];宁波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邦惠;精神病态男性罪犯自我的特点[D];西南大学;2008年
3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马瑞;城市“易犯罪”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张清郎;中国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于鹏飞;认识与反思:近三十年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史[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梅;论犯罪的人性根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少薇;罪犯自我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陈洪涛;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周亮;我国犯罪现象的类型学分析与建构[D];湖南大学;2006年
5 许祖琪;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犯罪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燕;报复社会型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敏;论我国重婚犯罪的防治[D];湖南大学;2011年
8 张大义;影响犯罪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陈蕊花;低阶层男性服刑人员财产型犯罪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董晓鹏;男性低阶层犯罪者紧张、负面情绪、社会支持及其对犯罪行为影响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38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53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