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不同类型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7 22:18

  本文关键词:不同类型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影响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侵犯行为 政府管理 网络谣言 网络舆情 电子政务


【摘要】:不同类型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影响不尽相同,都可从正负两个功能维度考察。观点表达型侵犯行为既可助推不良网络文化的形成,或是被操纵成各种虚假民意,也可成为了解真实民意的重要窗口;情绪宣泄型侵犯行为既可干扰和破坏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也可在一定条件下促进社会的整合;利益诉求型侵犯行为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网络环境的污染或在客观上造成对社会不满情绪的动员,也可成为利益受损者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网络犯罪型侵犯行为则既可能破坏经济社会发展或造成网民的心理恐慌,也可起到为计算机等学科知识的普及奠定基础和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作用。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而言,既要重视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影响,也要注意对不同类型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影响加以区别对待。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网络侵犯行为 政府管理 网络谣言 网络舆情 电子政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学研究”(09CSH01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网络侵犯行为是指网络社会中在违背他人意愿和不要求双方同时在场的情况下,通过符号互动或其他技术手段,以非身体接触方式伤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行为。[1]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有过黑客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的记录,但大量网络侵犯行为的发生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却是近十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浩波;;犯罪功能分析评述[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暮枫;网络对社会的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黄肃杨,周晖;网络犯罪及其心理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陈秀梅;;维护社会稳定与提高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效性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11期

5 吴群芳;;现状、问题与未来方向:转型期中国社会利益表达研究述评[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余建华;;网络侵犯行为:类型与特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师号;;基于角色转换的大学语文教学新模式[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3 何瑞菲;陈世永;;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刘长运;茆长荣;;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调查——以丹霞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6 张登国;;县域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体障碍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7 毛瑞芹;;城乡文化冲突视域中的农村大学生再社会化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8 邬丽群;何景洋;高明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陈云亮;;“挥泪斩马谡”悲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杨甜甜;;暖春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帅庆;;从电视相亲看当前女性独立自我意识的发展[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罗宝珍;;浅析叛逆期青少年对电视的逆反心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徐新林;;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纪伟;;正名·定分·成事——法官角色定位之于审判权独立行使[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曹婕;;浅谈农村公共产品与农民主体性[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琴;;述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何兵;;人文关怀中情感思维的价值审视[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旭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晓东;;地震救灾中的表演性亲社会行为对心理层面的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7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艳;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邵天诺;澳港大学生锻炼特征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朱吉丽;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管理沟通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游梦潇;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8 徐春华;高中生诚信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梁青春;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郑清;互联网条件下高中生道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学銮;网络社会学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关晓光;汪毅霖;;政治系统与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丹尼尔·西蒙斯;对言论自由的可允许限制[J];国际新闻界;2005年04期

4 赵丽江;试论中国私营企业家的政治接触及其价值[J];江汉论坛;2005年03期

5 张厚义 ,刘平青;私企参政[J];经济月刊;2003年11期

6 王中汝;利益表达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5期

7 黄肃杨,周晖;网络犯罪及其心理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朱光磊,杨立武;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形式、意义和限度[J];南开学报;2004年05期

9 王立新;试论我国社会分层中人民利益表达制度的建构[J];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10 周晓虹;传播的畸变——对“SARS”传言的一种社会心理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宇;;论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J];福州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江黎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郭志伟;;高校网络舆情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世纪桥;2010年07期

4 马映红;;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网络舆情研究[J];兰台世界;2011年02期

5 张帅;;论网络舆情与司法公正[J];知识经济;2011年07期

6 谢海光;陈中润;;互联网内容及舆情深度分析模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唐喜亮;杨军;;2006年舆情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8 王旭;刘毅;;浅议网络舆情下的政府服务形象建设[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6期

9 顾翔;;从网络舆情看网络对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差异[J];才智;2009年16期

10 陈英;张银芝;;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传承;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志嵩;;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探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2 江涛;于洪志;李刚;;基于藏文网页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3 孙霏;;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设计[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09年

4 吴新叶;;网络监督与公共压力: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戴汶庭;;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路径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蓝浩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企业服务[A];广西服务企业年问题研究[C];2009年

7 薛钟寿;;浅谈进一步完善政府社会管理——思明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云甫;朱最新;;自主创新视域下政府管理创新的法律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文冠;;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之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大洪;从网络谣言到网络假新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余兴辉;“否决”泛滥的“一票否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3 余兴辉;过多的“一票否决”不可行[N];光明日报;2011年

4 记者 唐凤来 首席记者 于航;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提高政府管理能力[N];牡丹江日报;2009年

5 记者 蒋捷舟;提高能力素质 打造优良队伍[N];组织人事报;2011年

6 闵大洪;从“盖茨被暗杀”看网络假新闻[N];人民日报;2003年

7 记者 林红梅;20万人上路治超,会否借此敛钱?[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余方;中国高铁向左走?向右走?[N];中国质量报;2011年

9 彭鹏;网络、媒体、谣言[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N];经济参考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张一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相国;网络谣言与新闻真实[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唐喜亮;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左玮娜;网络谣言传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4 秦微琼;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程传超;危机管理视角的网络舆情监管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杨勇涛;WEB舆情观点挖掘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郑军;网络舆情监控的热点发现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杨梅;网络舆情热点发现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郭昭如;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齐海凤;网络舆情热点发现与事件跟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54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554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d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