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研究
本文关键词: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研究
【摘要】:司法鉴定是司法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诉讼制度、证据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现代诉讼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司法鉴定制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为诉讼服务的,通过司法鉴定程序得出并经司法审查予以确认的鉴定结论是司法实务中的证据之一,为诉讼认定案件事实提供坚实的证明依据。现行司法鉴定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司法鉴定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已达成共识。但长期以来,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鉴定体制、鉴定实施和鉴定的监督上,对鉴定启动程序的问题很少论及。一个事项是否需要鉴定,由谁启动鉴定,对希望从此处获得有利证据的一方当事人意义重大,进而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诉讼程序。现行刑事诉讼分配的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是公检法三机关直接享有鉴定启动权,当事人无直接鉴定启动权,只存在一定地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权利,这种失衡的鉴定启动权分配明显有损程序公正,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当事人在整个诉讼案件中居于关键位置,法律应当有相应的程序保障当事人参与到鉴定启动程序中来,而我国现实状况下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做得还不够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规范对限制国家专门机关的权力、保障个人的自由、实现公正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司法鉴定程序启动模式主要有两种:具有较强灵活性的英美法系鉴定启动模式和具有严格性的大陆法系鉴定启动模式,两种类型各有特点,即使两大法系内部鉴定启动程序在运用上也各有不同。本文第一部分以典型案例的方式概括了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特点及运行方式,分析了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交流的不断发展,两大法系的法律制度不断融合,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也不例外,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均根据本国的实际运行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主要趋势是英美法系国家逐渐限制当事人随意启动,大陆法系国家逐步增强当事人在鉴定启动中的权利,并且均引入了运用目的各异的技术顾问制度。 我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也在不断变革,本文第二部分从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决定权和申请权两方面分析我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现状,并对现行制度作了一些简单评价。公检法三机关享有鉴定程序决定权,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享有部分的鉴定启动程序的决定权;刑事诉讼及民事诉讼当事人享有鉴定启动程序的申请权,这是我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现状,现行的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有需要改进但也有其存在的合理价值。 最后,对我国司法鉴定程序从理论和具体操作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完善的建议。在目前中国现实情况下,取消侦查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设立的鉴定机构比较困难,应在维护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鉴定程序启动权的同时对这种权力给予不要的限制,并给予当事人一定的司法鉴定程序启动权;人民法院启动鉴定程序,应当给予合理的界定范围,赋予法官消极的鉴定程序启动权;从平等与公正的角度出发,对初次鉴定启动权实行当事人化。因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提起的主体不同,所以给出不同的司法鉴定启动程序设置。当然仅赋予当事人申请鉴定的权利还是不够的,还应当建立鉴定启动程序的具体标准,既能保护当事人的诉权也能避免权力行使的任意性。
【关键词】:司法鉴定程序 司法鉴定启动权 启动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8.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域外考察及启示12-22
- (一)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地位12
- (二)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比较研究12-18
- 1. 大陆法系国家司法鉴定启动模式研究13-16
- 2. 英美法系国家司法鉴定启动模式研究16-18
- (三) 两种司法鉴定启动模式的变化趋势18-22
- 1. 英美法系国家的改革趋势18-19
- 2. 大陆法系国家改革趋势19-20
- 3. 两大法系均引入目的各异的技术顾问制度20-22
- 二、我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现状和分析22-32
- (一) 我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现状22-28
- 1. 从邱兴华杀人案看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22-23
- 2. 司法鉴定启动的决定权23-26
- 3.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申请权26-28
- (二) 对我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评价28-32
- 1. 现行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合理性28-29
- 2. 现行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中的弊端29-32
- 三、我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改革与完善32-44
- (一)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完善33-36
- 1. 对公权启动鉴定程序范围规制之设想33-34
- 2. 对当事人自主鉴定程序权之架构34-36
- (二) 刑事案件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改革与完善36-41
- 1. 公诉案件鉴定启动权制度的改造与设想37-40
- 2. 自诉案件鉴定启动权制度的改造与建议40-41
- (三) 构建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标准41-44
- 1. 强制司法鉴定启动标准41-42
- 2.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自由裁量启动标准42-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莉;;论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J];法学家;1998年06期
2 王忠毅;;论美国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主义[J];中外法学;1990年04期
3 彭志乾;;我国司法鉴定启动问题的思考[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朱逸飞;梅文烨;;论民事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J];新学术;2008年03期
5 包建明;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比较研究[J];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01期
6 张妍霞;;从邱兴华案审视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02期
7 马静;;浅论我国司法鉴定启动权[J];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8 王瑞恒;任媛媛;;我国刑事诉讼中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权配置探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0年03期
9 晏云梅;;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比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年02期
10 蒋建荣;李鹏;苏定子;;浅谈刑事诉讼中的司法鉴定三则[J];中国司法鉴定;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军;朱继东;;我国司法鉴定启动权浅议[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傅达清;李娟;;一个律师眼中的仲裁[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力彦;;浅谈交叉询问中的诱导性询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钱锦宇;赵海怡;;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反思及经济学视角的分析[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5 杨晓玲;;弱势群体在诉讼程序中的保障问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刚;;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和前景——以21世纪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为研究视角[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斌;能动司法回应时代变革需求[N];法制日报;2010年
2 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 邵泽毅;九步走来天地宽[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法学博士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公丕祥;坚持能动司法 依法服务大局[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晏向华;诉讼制度:符合国情才是最好的[N];检察日报;2004年
5 常州市戚墅堰区法院院长 裴阳;德国司法改革的启示与借鉴[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课题组成员 谭玲 谢文练 杨慧怡 陈吉生 陈志坚 喻静 王红英 秦旺;创新审判模式 促进家庭和谐[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余建华 孟焕良;浙江 刑罚之剑指向虚假诉讼[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黄长营;美国法院的审判效率[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张建伟;品评法官的消极形象[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徐 阳;法官刑事诉讼指挥权的权能解构[N];人民法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勇;民事诉讼成本分析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宁静波;能动司法下民事诉讼效率:时间、成本约束下的最优准确性[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革新;构建中国的司法鉴定体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尚华;论质证[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黄新民;刑事诉讼法律伦理原理初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郑素一;民初民事诉讼的现代转型[D];吉林大学;2010年
8 方道茂;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郑智航;论法律内在逻辑的基调演变[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吉伟莉;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明;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丽丽;刑事诉讼中的司法鉴定启动权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杨艳;浅析司法鉴定启动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沈文征;论我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适用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1年
5 孙颖;论刑事司法鉴定启动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峰;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明;能动司法下的当事人辩论能力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严丽梅;论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邵阳;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促进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周媛媛;论当事人调查取证权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63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56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