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犯罪学的实证研究及其科学实证逻辑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当代犯罪学的实证研究及其科学实证逻辑
更多相关文章: 犯罪学 科学实证研究 犯罪学方法论 批判的犯罪学
【摘要】:犯罪学是发现、认识、解释、预防犯罪的理论体系。基于理论与社会的双重价值,在犯罪、预防犯罪和社会发展的三元互动中,犯罪学研究应遵循实证科学研究的范式。当然,这也是我国当代犯罪学研究在结构转型中实现科学实证的逻辑前提。总体而言,中国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结构转型和科学实证的实现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打破理论研究的学科化,提倡科学化;二是注重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定位;三是防止和降低理论向实践转化中的风险。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犯罪学 科学实证研究 犯罪学方法论 批判的犯罪学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犯罪现象是现阶段任何社会均不能回避且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必然性的社会问题。虽然法国的迪尔凯姆提出过犯罪有益性的观点,①但如果忽略预防犯罪的科学性,这种犯罪有益性至多只是犯罪消极效应的修饰语。所以,在社会发展与引发犯罪的因素不断变换组构方式、参与犯罪研究的理论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蒋熙辉;;中国犯罪学研究三题——方法多元、范式展开与规则确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2 周路;犯罪学实证研究之我见[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3 黄成荣;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现象及成因——兼与大陆青少年问题学者商榷[J];社会学研究;1994年02期
4 严励;金碧华;;犯罪学研究方法的路径选择——对当前我国犯罪学研究现状的审视[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赵运恒;实证研究——当代中国犯罪学的缺失[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6 靳高风;;论中国犯罪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社会科学发展与西方犯罪学学科建设为视角[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春燕,于海楠;论强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机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学原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王志强;社会发展中重新犯罪的实证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5期
4 彭磊;青少年性犯罪的罪前情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2期
5 严然;论手机短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5期
6 李长伟;教育生活与教育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7 胡春健,刘俊俊;试析家庭职能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2期
8 王志强;预防犯罪规律的博弈论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王志强;;对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靳高风;;中国犯罪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崔胜实;过失渎职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晓虹;透视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多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拥华;社会世界的底蕴:从二元论到二重性[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席小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彦东;遏制当前我国突出刑事犯罪的管理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4 宁平平;下岗失业人员犯罪现象探究[D];湘潭大学;2003年
5 杨涛;滨城区外来人口犯罪及其预防[D];天津大学;2004年
6 田健夫;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7 王海涛;试论对犯罪的情境预防——犯罪控制的第三条道路[D];北京大学;2005年
8 邓姗姗;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代莉;吴雁南先生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邵云雁;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宜生;首重实证──世纪之交对犯罪理论研究的期望[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2 曹立群,吴宗宪;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犯罪学[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1期
3 张旭;单勇;;论刑事政策学与犯罪学的学科价值及其连接点[J];法商研究;2007年05期
4 侯猛;;最高法院大法官因何知名[J];法学;2006年04期
5 靳高风;;论中国犯罪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社会科学发展与西方犯罪学学科建设为视角[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靳高风;;中国犯罪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张潘仕,孔一;社会生产关系视野中的犯罪学[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史强;论我国犯罪学学科之研究[J];甘肃农业;2005年06期
9 蒋熙辉;;中国犯罪学研究三题——方法多元、范式展开与规则确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10 杜雄柏;;关于我国犯罪学研究出路问题的思考[J];河北法学;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589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58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