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09:37

  本文关键词: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管 流动商贩 暴力抗法 暴力执法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激增;社会转型出现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等等,众多的流动商贩从我国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中冒了出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大量流动商贩“浪迹”街头。随之而来是各地纷纷建立城管队伍,对流动商贩进行围追堵截,流动商贩暴力抗法、城管暴力执法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 城管与流动商贩的冲突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对流动商贩的禁止、取缔政策造成的。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出台的—系列法规、流动商贩的管理制度、组建的管理队伍等等必定存在种种的先天不足。通过对流动商贩历史演变进行研究,发现流动商贩摆摊经营也是一种经济方式,也遵循经济规律性,它与其他经济方式一样,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很大,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失地农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社会保障不健全不完善等等,这些都是流动商贩存在的土壤,这些因素一日不消除,流动商贩就会存在下去。因此解决城管与流动商贩的冲突,改变目前这种对流动商贩的禁止、取缔政策,制定对流动商贩的扶持、引导政策,将流动商贩纳入规范管理至关重要。 在新的对流动商贩的扶持、引导政策下,更新管理理念,在城市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权,体现社会经济活动的多元性,形成一种共存、共生能够兼容多元化的社会生态环境。对流动商贩的治理从禁止、取缔变为疏导、规范。 采用科学方法,疏堵结合,规范管理。对流动商贩实行登记牌照制,掌握流动商贩的数量,科学规划摆卖的地点区域,对摆卖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类,在空间上分为严禁摆卖区、规范摆卖区、放开摆卖区;在时间上分为禁摆时段和可摆时段。 鼓励成立流动商贩自治组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维护流动商贩的合法权益,反映流动商贩的合理诉求。 建立由政府管理方、城管执法方、流动商贩方、社区居民方的四方共同参与的沟通平台,让各方都能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由各方共同参与制定规则,各方共同遵守规则,最大程度地避免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城管 流动商贩 暴力抗法 暴力执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
  • 1.1.1 目的10
  • 1.1.2 意义10
  • 1.2 研究的依据理论10-11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11-12
  • 1.3.1 国内目前城管和流动商贩冲突的研究11-12
  • 1.3.2 国外和其他地区对于防止与流动商贩的冲突研究12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2-13
  • 1.5 本文的创新点13
  • 1.6 概念界定13-15
  • 1.6.1 流动商贩13
  • 1.6.2 城管13-15
  • 第二章 中国流动商贩和管理的历史演变15-19
  • 2.1 流动商贩的历史演变15-17
  • 2.1.1 古代的流动商贩(1840年前)15
  • 2.1.2 近现代的流动商贩(1840年-1949年)15
  • 2.1.3 当代的流动商贩(1949年至今)15-17
  • 2.2 流动商贩管理的历史演变17-19
  • 第三章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的调查19-27
  • 3.1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的广度19
  • 3.2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的频度19
  • 3.3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的强度19-25
  • 3.4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的深度25-27
  • 第四章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的原因27-31
  • 4.1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政策方面的原因27
  • 4.2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制度方面的原因27-28
  • 4.3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城管方面的原因28-29
  • 4.4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流动商贩方面的原因29-31
  • 第五章 城管与流动商贩冲突的解决对策31-36
  • 5.1 调整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31
  • 5.2.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31-33
  • 5.3 提高城管队伍的管理水平33-34
  • 5.4 多途径开展流动商贩教育与引导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 作者简介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克明;;纽约街头集市活跃城市经济[J];新财经;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598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598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1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