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矫正运行机制探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社区矫正运行机制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区矫正 《刑法修正案(八)》 管制 缓刑 假释
【摘要】:社区矫正自从2003年7月开始局部试点以来,已经历时八年有余,全国各地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尤其是首批试点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等,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善的工作制度和部门联系制度。2011年5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正式纳入刑法典,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执行机构进行了规定。至此,一直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社区矫正,被正式纳入刑事法律规范,此举对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意义重大,但也应该看到,社区矫正制度被纳入刑事法律的同时,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例如,我国对于社区矫正的立法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社区矫正的运行程序不是很明确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矫正功能的发挥。鉴于此,为了更好地预防犯罪,使社区矫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探究社区矫正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对社区矫正的理论根基、目的任务、适用对象、范围、执行主体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要进行严格规范。 本文从社区矫正基本理论出发,一方面探究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轨迹,厘清其产生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在考察有代表性国家社区矫正制度多样性的过程中比较中外社区矫正的差异,从而因地制宜地提出我国社区矫正运行机制的内容构想及对策。具体而言,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社区矫正概述。主要对社区矫正的相关概念以及国内外社区矫正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对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和运行机制等相关定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认为,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定义外延较小,社区矫正制度的设计过于狭隘。其次,界定了社区矫正运行机制的内涵。第三,介绍了社区矫正的理论根基,社区矫正制度是刑罚人道主义和刑法谦抑思想、犯罪标签理论、深化的复归理论、行刑社会化理论和恢复性司法理论的体现。最后,对国外主要国家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 第二部分:社区矫正的运行机理。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目的任务、适用对象、执行主体和空间范围。首先,通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社区矫正性质的总结,认为我国社区矫正的性质——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过于狭隘,有以偏概全的嫌疑;第二,我国社区矫正运行的应然目的是个别预防,主要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但是从我国已经开展的社区矫正实践来看,缺少对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培养和人道主义关怀,没有完全实现刑罚的个别化理念;第三,阐述了我国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和执行主体;最后,对社区矫正适用的空间范围进行了规划,认为应该将这个问题提上立法日程。 第三部分:我国社区矫正运行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国外的社区矫正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主要有刑罚执行模式、更生保护模式和公众保护模式。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起步较晚,社会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论文选取了上海、北京和河北省作为考察分析对象。在中外对比的基础上,既着眼于世界各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共性,又因地制宜地指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社区矫正意识土壤缺失,适用对象范围不合理,工作衔接不协调,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第四部分:我国社区矫正运行机制的完善。要想科学地解决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应该坚持依法规范原则、人道主义的原则、个案矫正、分类处遇等原则。同时,,在时机成熟时制定一部完备、详尽的社区矫正法,尽快明确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范围、完善审前社会调查机制、明确社区矫正工作衔接机制等一系列长效运行机制,从而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体系,使社区矫正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社区矫正 《刑法修正案(八)》 管制 缓刑 假释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6.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4
- (一) 问题的提出11
- (二) 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四) 创新点与不足13-14
- 一、 社区矫正概述14-22
- (一) 社区矫正的界定14-16
- 1.社区、矫正14-15
- 2. 社区矫正15-16
- (二) 社区矫正运行机制的内涵16-17
- (三) 社区矫正的理论根基17-19
- 1. 刑罚人道主义和刑法谦抑思想17
- 2. 标签理论17-18
- 3. 深化的复归理论18
- 4. 行刑社会化理论18-19
- 5. 恢复性司法理念19
- (四) 社区矫正制度的历史沿革19-22
- 1. 国外社区矫正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9-20
- 2.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发展阶段20-22
- 二、 社区矫正运行的机理22-28
- (一)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22-24
- 1. 英美法系国家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22
- 2. 大陆法系国家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22-23
- 3. 我国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23-24
- (二) 社区矫正运行的目的和任务24-26
- 1. 社区矫正运行的目的24-25
- 2. 社区矫正运行的任务25-26
- (三)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和执行主体26-27
- 1.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26
- 2. 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26-27
- (四) 社区矫正适用的空间范围27-28
- 三、 我国社区矫正运行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28-37
- (一) 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发展的模式28-33
- 1. 国外社区矫正运行的模式28-31
- 2. 我国社区矫正运行的模式31-33
- (二) 我国社区矫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3-37
- 1. 社区矫正意识土壤缺失33-34
- 2. 社区矫正适用对象范围不合理34-35
- 3. 社区矫正工作衔接不协调35
- 4. 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35-37
- 四、 我国社区矫正运行机制的完善37-45
- (一) 我国社区矫正运行机制的完善原则37-38
- 1. 坚持依法规范原则37
- 2. 坚持人道主义原则37
- 3. 坚持个案矫正、分类处遇原则37
- 4. 坚持矫正与考核相结合原则37-38
- (二) 我国社区矫正运行机制的制度设计38-45
- 1. 制定完备、统一的社区矫正法38
- 2. 明确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范围38-39
- 3. 完善审前社会调查制度39-41
- 4. 明确社区矫正运行机制的衔接程序41-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48-51
- 后记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超;;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八化”成效显著[J];人民调解;2008年10期
2 吴宗宪;论中国社区矫正中服刑人员处遇的协调与参与机构[J];法律适用;2005年10期
3 尹凤斌;;社区矫正工作“四难”问题亟待解决[J];人民调解;2009年03期
4 陈国强;张莉;;夯实基础 措施到位 社区矫正工作再上台阶[J];人民调解;2009年06期
5 王立胜;;采取社区矫正“1363”措施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J];人民调解;2009年10期
6 彭毅;;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初见成效[J];人民调解;2011年01期
7 焦守强;关于建立社区矫正协管员队伍的探索[J];中国司法;2005年08期
8 王富忱;;社区矫正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J];人民调解;2008年07期
9 ;落实三项机制 推进社区矫正工作[J];人民调解;2009年08期
10 武爱民;申亮;;“信、通、卡”助力社区矫正衔接工作[J];人民调解;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霞;;关于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的调研报告[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2 武玉红;;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问题探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王顺安;;中国社区矫正的实践探索与立法呼唤[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4 曾昶明;;对社区矫正的工作探讨[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5 钟剑兴;;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6 马兵;;整合非规范性社会资源 完善社区矫正执行机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龙光明;;依法办案 以情待人-----法院参与社区矫正的思考[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8 王宏玉;;北京社区矫正实践的调研报告——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角[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9 韩东升;;对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监督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的探索[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马俊;;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设想[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法轩 顾生庚;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全面推行定位系统[N];常州日报;2011年
2 记者 王庆华;红山区司法局推出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N];赤峰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松 黄洁;471名社区矫正人员无一重新犯罪[N];法制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杨济泽 赵瑞 颜金燕;幸福路司法所为矫正对象心理体检[N];连云港日报;2010年
5 记者王勤诣;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网络管理平台开通[N];秦皇岛日报;2011年
6 记者 张雪峰;请大家都来帮助他们[N];重庆日报;2004年
7 高智虹 杨庆春;海滨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N];秦皇岛日报;2007年
8 王富忱;我市制定标准落实社区矫正业务经费[N];承德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树森 通讯员 陈斌;让回头浪子回归阳光地带[N];法治快报;2011年
10 张仲东 赫天中;服刑人员向社区矫正人员现身说法[N];检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维;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梅峰;临床心理学视野下的新入监服刑人员心理评估及干预策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胡承浩;中国社区矫正发展的路径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津慧;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6 王顺安;社区矫正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冯全;中国缓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周娅;短期自由刑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葛磊;刑事制裁体系近现代史纲[D];北京大学;2007年
10 杨春雷;中国行刑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启林;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伟;社区矫正制度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董适;中国城市社区矫正社团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赖莉青;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褚晓玲;社区矫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林政;论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7 林婷婷;我国社区矫正中的心理矫治工作探讨[D];江苏大学;2010年
8 於建;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及其实施主体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于永胜;社区矫正的司法行政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于丹;论我国社区矫正之检察监督[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17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61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