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汉族男性人群Y染色体进化树Y-SNP遗传多态性研究及法医学应用
本文关键词:云南汉族男性人群Y染色体进化树Y-SNP遗传多态性研究及法医学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Y染色体 系统进化树 SNPs SNaPShot
【摘要】:研究目的 人类Y染色体为男性所特有,呈半合子单倍体父系遗传,除非是发生了突变,否则同一父系的所有男性后代均具有相同的Y特异性基因,因此Y染色体遗传标记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异性,可以用来揭示不同人群的起源、迁徙及亲缘关系等。在法医学实际应用中,由于Y染色体的自身特性,在混合斑及父系亲属间亲权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基于Y染色体系统进化树,选择主干支及分支的Y-SNP位点,对云南汉族男性人群Y-SNP位点进行调查研究,获得云南汉族男性人群单倍群分布频率以及云南汉族男性人群遗传结构状况,建立Y-SNP基础DNA数据库,为法医学应用奠定基础。 研究方法 严格按照准入标准选择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云南汉族男性478例,采集静脉血3ml, EDTA-Na2抗凝,饱和酚-氯仿法提取样本DNA。基于人类Y染色体系统进化树,选择东亚人群所特有的主干支及分支的Y-SNP位点进行检测,筛选云南汉族男性人群有突变的分支,分析到Y染色体系统进化树的终末支。本课题是在对主干支筛选的基础上,采用SNaPShot方法,对478例样本进行逐级筛选,其中416例样本分析了0支的M117、002611、M115、M113、P164、M7、M134、 M119、P31、M95、M122、M88、M324、P201、M121、M164、M110、P203、P101、M105、P103位点;28例样本分析了C支的M105、M38、M217、M347、M356、P55的位点;34例样本分析了N支的LLY22g、M128、P43、P105. M178位点,共31个SNPs位点进行筛选,用直接计数法对实验样本进行统计和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研究结果 获得云南汉族男性人群Y-SNP单倍型以及单倍型频率,在478个无关男性个体,共检出26个Y-SNP单倍型,云南汉族男性人群Y-SNP单倍型多样性为0.9116,昆明汉族男性人群为0.9834。O3a3cl-M117、O3a3c-M134、O2*-P31、03a4*-002611在人群中的单倍群分布频率较高,分别占0.2176、0.1004、0.0795、0.0816,。未检出单倍群O3a1-M164、Nl*-LLY22g、N1b-P43、C2-M38、C6-P55。对于31个Y-SNPs位点来说,其对应的基因多样性范围从0.0000到0.4961,其中P201、M324、M122、 M134的GD值较高,M164、LLY22g、P43、M38、M217、P55最低。 研究结论 依据人类Y染色体系统进化树,分析了云南汉族478例男性样本的31个Y-SNPs位点,获得32个Y-SNP单倍群、单倍群分布频率以及遗传结构信息,结果与文献报道的Y-SNP单倍群分布频率一致。为云南人群Y-SNP基础DNA数据库提供数据。
【关键词】:Y染色体 系统进化树 SNPs SNaPShot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9.4
【目录】:
- 论文部分英文缩略词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7
- 材料和方法17-37
- 实验结果37-50
- 讨论50-54
- 小结54-55
- 参考文献55-61
- 综述61-68
- 参考文献66-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68-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代新;王功跃;杨庆恩;;武汉汉族8个Y染色体双等位基因标记遗传多态性[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2 杜宏;张林;周斌;张海军;梁伟波;沈月华;;微测序技术检测12个Y-SNP及其遗传多态性[J];法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3 韩淑毅;高洪梅;张茂修;郑燕;郏雁飞;丁卜同;汪运山;;济南汉族群体5个Y-SNP位点的多态性分析[J];法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4 王巍;苏建堂;;特发性男性不育常见基因的SNP与易感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7年01期
5 柯越海,宿兵,肖君华,陈华,黄薇,陈竺,褚嘉佑,谈家祯,金力,卢大儒;Y染色体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与中国人群的起源及迁移[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0年06期
6 孙元田;杨波;区彩莹;周贞鉴;苏振宇;李冬娜;;Y-SNP多态性揭示的海南岛黎族、回族和仡隆人群的起源[J];科技导报;2007年24期
7 柯越海,宿兵,李宏宇,陈黎峰,戚春建,郭新军,黄薇,金建中,卢大儒,金力;Y染色体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J];科学通报;2001年05期
8 孙元田;杨波;区彩莹;陈路;苏振宇;李冬娜;;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中国黎族起源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09期
9 刘武,,铃木基治;亚洲地区人类群体亲缘关系──活体测量数据统计分析[J];人类学学报;1994年03期
10 黄代新;种书亚;易少华;杨荣芝;梅q;;微测序技术检测武汉汉族群体26个Y-SNPs的遗传多态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619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61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