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血液、唾液和尿液中哌替啶浓度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0:22
本文关键词:家兔血液、唾液和尿液中哌替啶浓度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 建立家兔静脉注射哌替啶动物模型,建立生物样品中哌替啶的提取分析方法和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分析家兔血液、唾液和尿液中对应时间点的哌替啶浓度,探讨血液和唾液、血液和尿液、唾液和尿液中哌替啶浓度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哌替啶滥用时检材的合理选取、检测结果的分析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1.体液中哌替啶提取方法的建立:分别在pH值为9和12的条件下,选用不同萃取试剂萃取体液中的哌替啶,比较萃取效果,选择最佳萃取条件。 2.哌替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血液、唾液和尿液中分别加入内标物利多卡因(Internal Standard, IS)后碱化,调节样品pH值为12,二氯甲烷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全扫描定性,气相色谱(GC/NPD)内标法定量分析体液中哌替啶。 3.体液中哌替啶含量相关性研究:实验组家兔以20mg·Kg-1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哌替啶,对照组家兔注射相应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min后首次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刺激家兔唾液分泌,分别于给药后15,30,45,60,120,180,240,360,480,600min共10个时间点收集血液、唾液及尿液(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浆;无菌唾液收集管收集唾液;导尿管收集尿液),GC/NPD法测定所取样品各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唾液和血液、血液和尿液、唾液和尿液间哌替啶浓度的相关性。 结果 1.萃取体液中哌替啶,调节体液pH值为12,在此条件下用二氯甲烷萃取效果最佳。 2.血液中哌替啶在2.0~10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30;尿液中哌替啶在2.0~20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58。血液和尿液中哌替啶最低检出限均为2.0μg·mL-1(S/N≥3),方法回收率为98.80%-114.72%,RSD均小于2.0%。 3.家兔静脉注射哌替啶60min内,其唾液和血液中哌替啶含量比值(Saliva/Plasma, S/P值)在0.9844-1.3372之间;而在120min-600min时间段内,S/P值则介于1.8596-2.8310之间。血液与尿液中哌替啶含量比值(Plasma/Urine,P/U值)、唾液与尿液中哌替啶含量比值(Saliva/Urine,S/U值)在60min内波动较大;而在120min-600min时间段内,P/U值在0.0192-0.1482之间,S/U值在0.0396-0.2308之间。 4.家兔静脉注射哌替啶后,其血液与唾液中哌替啶含量呈线性相关且总体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71(P0.01);血液与尿液中哌替啶含量总体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00(P0.01);唾液与尿液中哌替啶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21(P0.05)。 结论 家兔静脉注射哌替啶后,血液与唾液中哌替啶含量呈线性相关且总体相关性良好,可考虑将唾液作为血液的替代检材,进行血液中哌替啶浓度的推断,在实际工作中可考虑用唾液代替血液进行哌替啶滥用的现场检测和法医学鉴定。而尿液与血液、尿液与唾液中哌替啶含量虽存在负相关,但线性较差,同时也存在变异,用该法测得尿液中哌替啶含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其血液和唾液中哌替啶含量,因此用尿液中哌替啶含量推断其血液和唾液中相应含量时应慎重考虑。
【关键词】:哌替啶 血液 唾液 尿液 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9.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2
- 第一部分 生物样品中哌替啶提取和分析方法的建立12-23
- 1 材料与方法12-15
- 2 结果15-21
- 3 讨论21-23
- 第二部分 家兔血液、唾液和尿液中哌替啶浓度相关性研究23-34
- 1 材料与方法23-25
- 2 结果25-29
- 3 讨论29-33
- 4 小结33-34
- 参考文献34-41
- 综述41-52
- 参考文献47-52
- 致谢52-53
- 个人简介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萍;汪海孙;;安徽省近年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2008年12期
2 杨广杰 ,徐小琳;血液与唾液中卡马西平浓度之间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医学;2003年09期
3 向平,沈敏,卜俊;度冷丁在家兔体内的代谢分布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4 沈敏,薛月华,沈保华,向平,,刘伟;度冷丁滥用者尿中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5 卓先义,吴侔天;常见药(毒)物临床治疗血液浓度、中毒例血液浓度、中毒死亡例血液浓度以及人体内半衰期(续二)[J];法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6 刘志民,周伟华,连智,穆悦,曹家琪,蔡志基,杨征,宋森林,龚文林,王小平,滕英群,蔡大勇,朱光荣;吸毒者多药滥用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7 孟品佳,姚丽娟,王景翰,姜兆林,赵彦军,许英健;生物检材中杜冷丁、美沙酮的萃取与检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林中,陈赛贞,杨秀斐,陈红,王爱萍;癫痫病人血清与唾液中苯妥英浓度的测定及相关性研究[J];海峡药学;2005年03期
9 郭新社,杨广杰;血液与唾液中苯巴比妥浓度之间相关性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张建鑫;;度冷丁在临床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655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65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