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流动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进军,繁荣了城市,激活了市场,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但是,大量盲目、无次序的流动人口涌向城市,使政府管理应接不暇,治安管理和社会保障也存在很多漏洞。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和社会迁移制度,造成城乡分离,社会脱节,而大量的流动人口都来自农村,个体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与隔离的陌生城市不相适应,极易引发犯罪。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已经严重威胁着社会的治安,阻碍社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刑法理论界也愈来愈关注这一问题。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有的还出版了相关专著,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然而,这些学术研究成果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方面涉及较少。本文通过研究我国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现象,探求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和规律,通过分析当前中国流动人口犯罪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界已有成果,运用刑法学、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和学习方法,结合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实际情况,针对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刑事对策,以期能对我国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刑事理论体系研究及刑事立法与司法体系完善有所裨益。 本文从引言和结余外,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概述。首先,该部分介绍了流动人口的概念,包括农民工,但不仅指农民工。分析了流动人口的现状,还将呈持续上升状态,是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流动人口流动的社会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其次,概括了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并从犯罪主体、犯罪类型、犯罪主观、犯罪客观、犯罪时间、和犯罪地域方面总结了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来特征。 第二部分: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流动人口犯罪随流动人口的增加而增加,用实际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其次,预测了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发展的趋势,财产性犯罪仍是主要类型,团伙犯罪不断增加。 第三部分: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流动人口犯罪原因的理论研究学说进行分析;其次,研究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大国,影响流动犯罪的原因很多,这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经济、民族习惯等方面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本文的分析主要包括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政策原因、个体原因等。 第四部分: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通过对刑事对策的界定,概括出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紧接着通过对国外相关刑事对策的比较研究,试图提出为减少和预防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阐述了刑事政策的调整和运用,并从立法、司法和社会辅助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刑事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犯罪 刑事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7.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概述12-20
- (一) 流动人口的概念、现状和社会影响12-15
- 1. 流动人口的概念12
- 2. 流动人口的现状12-13
- 3. 流动人口的社会影响13-15
- (二) 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5-20
- 1. 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15
- 2. 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15-20
- 二、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20-26
- (一)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20-22
- (二) 流动人口犯罪的发展趋势预测22-26
- 1. 流动人口犯罪仍以财产性犯罪为主要类型,,向多元化发展23-24
- 2. 流动人口团伙犯罪不断增加24-26
- 三、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26-38
- (一) 国外有关流动人口犯罪原因的理论学说26-28
- 1. 社会反常状态论26-27
- 2. 结构紧张理论27
- 3. 文化冲突论27-28
- 4. 相对剥夺论28
- (二) 国内流动人口犯罪原因的理论学说28-29
- 1. 社会流动性理论28-29
- 2. 社会基本机构论29
- 3. 城市犯罪论29
- (三)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29-38
- 1. 经济原因30-31
- 2. 文化原因31-32
- 3. 社会原因32-33
- 4. 政策原因33-35
- 5. 个体原因35-38
- 四、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38-48
- (一) 刑事政策的概念38
- (二) 国外相关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38-39
- 1. 以立法形式改变行为的性质38-39
- 2. 采取起诉便宜的诉讼程序39
- 3. 采取多样代替性的处罚办法39
- (三)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39-48
- 1. 刑事政策对策39-43
- 2. 立法对策43-44
- 3. 司法对策44-45
- 4. 社会辅助对策45-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后记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九红,杨征军,陈心歌;人文奥运与北京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政策[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郑秀辉;;现阶段流动人口犯罪及治理对策[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杨晶;;流动人口犯罪的犯罪社会学分析及其社会性防治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4 蔡叶利;;论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J];法制与社会;2008年14期
5 廖露;;中国社会转型期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6 石勇;;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与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33期
7 黄立;论流动人口犯罪及控制对策[J];公安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任九光;地域性犯罪群体的概念、成因及预防——对北京地区流动人口犯罪状况的考察[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郝英兵;;2000—2008年中国犯罪现象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李江海;;社会分层视野中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司法保护[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志军;从社会分层角度看流动人口犯罪的生成[D];吉林大学;2007年
2 周丽;中国流动人口犯罪及防控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袁麟;流动人口犯罪实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卫鹏;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0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680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