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暴力犯共情差异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两类暴力犯共情差异的研究
【摘要】:对于暴力相关的研究大多集中制暴力犯人格特质、心理机制和行为特点的研究。在国外的许多对罪犯以及暴力犯和非暴力犯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共情有可能是导致犯罪或者是暴力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或者说共情的缺失对于暴力行为的出现,有重要的意义。很多国家的罪犯矫治系统中,对于罪犯,尤其是暴力犯进行共情能力的训练,是进行矫治的必备项目之一。国外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发现,低共情和罪犯有密切联系,尤其是低共情和暴力犯罪的联系更加紧密。Jolliffe和Farrington(2004)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35篇共情和攻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其结果如下:“同非罪犯相比,罪犯具有更低水平的共情;和非暴力犯相比,暴力犯具有更低的共情”,而且“认知性共情和犯罪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而情感性共情与犯罪负相关很弱。这些研究基本都是通过问卷和量表的方式对攻击行为和共情进行测量,由于可能存在一定的社会赞许性效应,结果不一致也可以理解。问卷的侧重点不一致,这也是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以往的研究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共情与犯罪研究的主要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在暴力与共情的研究中多为单一的问卷测量,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赞许性的影响,数据不够客观;对暴力犯的研究中,少有将暴力犯进一步分类来讨论其共情差异的实验研究。本研究拟将暴力犯分为两个亚型,即反应性暴力犯和预谋性暴力犯,并运用人际反应指针问卷(IRI)和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二者相互补充和支持,对其共情能力进行测量,来研究二者是否在共情能力上存在差异。本研究的得到的问卷测量结果如下,与冲动性攻击组相比,预谋性攻击组的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总分及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关怀分,均显著较低,而个人忧急则显著较高。在研究二中,要求被试看疼痛与中性图片并进行相应反应,被试判断图片是否能引起疼痛,记录其反应时,在保证正确率的条件下预谋性暴力犯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冲动性暴力犯,说明预谋性暴力犯在判断疼痛共情时花费了更多的认知资源。研究三中,被试要求为图片的疼痛强度打分,分数从1到5不等,5点平分,依次表示一点也不疼到非常疼。被试判断疼痛图片的分数高于中性图片,说明图片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冲动性暴力犯的疼痛共情分数显著高于预谋性暴力犯,说明预谋性暴力犯的共情能力较冲动性暴力犯更低。
【关键词】:预谋性攻击 冲动性攻击 共情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1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文献综述9-16
- 1.1 暴力和攻击9-11
- 1.1.1 两类暴力/攻击9-11
- 1.2 共情及相关研究11-14
- 1.2.1 共情的测量11-13
- 1.2.2 共情的脑成像研究13-14
- 1.2.3 共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14
- 1.3 暴力与共情14-16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的意义16-17
- 3 研究一:两类暴力犯共情差异的问卷研究17-20
- 3.1 目的与假设17
- 3.2 方法17-18
- 3.2.1 攻击性的测量17-18
- 3.2.2 共情的测量18
- 3.3 结果与讨论18-20
- 4 研究二:两类暴力犯共情差异的行为研究(反应时与正确率)20-23
- 4.1 目的与假设20
- 4.2 方法20-21
- 4.2.1 被试20
- 4.2.2 实验材料20-21
- 4.2.3 研究设计21
- 4.2.4 实验程序21
- 4.3 结果与讨论21-23
- 5. 研究三:两类暴力犯共情差异的行为研究(反应强度)23-25
- 5.1 目的与假设23
- 5.2 方法23-24
- 5.2.1 被试23
- 5.2.2 实验材料23
- 5.2.3 研究设计23
- 5.2.4 实验程序23-24
- 5.3 结果与讨论24-25
- 6. 总的讨论和结论25-27
- 参考文献27-33
- 附录33-38
- 致谢38-40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凯文;王雨吟;李松蔚;曹广健;官锐园;刘忠兆;李世杰;左月侠;苗红熠;钱铭怡;;心理创伤、共情缺陷与反社会人格障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0年04期
2 魏晓娟,岳慧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矫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陈秋燕;国外儿童攻击行为研究综述[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任朝霞;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关慕桢;刘旭峰;苗丹民;吕静;洪霞;杨海;;激情犯和累惯犯暴力态度的比较[J];心理学报;2010年05期
6 刘邦惠;黄希庭;;国外反社会人格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7 崔芳;南云;罗跃嘉;;共情的认知神经研究回顾[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8 刘聪慧;王永梅;俞国良;王拥军;;共情的相关理论评述及动态模型探新[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9 孟景;陈有国;黄希庭;;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10 崔芳;罗跃嘉;;不同共情能力个体加工情绪面孔的ERP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平;共情对反应性攻击影响的ERP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旭;两类青少年暴力犯抑制控制功能差异的ERP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孟景;情绪对疼痛共情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郑敬华;成人犯共情对攻击行为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邓洁;暴力犯和非暴力犯共情差异的ERP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81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68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