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20 08:43
本文关键词:论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调整的特殊时期。利益格局的调整与社会控制模式的变更,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的加速,使社会矛盾和冲突日渐增多。特别是因国企改制、职工下岗失业、劳资纠纷、城乡拆迁建设、司法不公、贪污腐败引发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大幅度增加,由此产生大量的群体性事件,其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破坏性日益增强,预防和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职能部门,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和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以及自身存在的原因,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效果。 正确认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社会影响,探索其形成的具体原因,并结合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角色与职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置对策和措施,对于公安机关正确履行职责,维护我国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中,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不是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解决群体性事件的主体,但是却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由于缺乏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法律依据,地方基层组织、干部又很难做到对公安机关的全力支持,加之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中在处置机制、权力使用、信息处置、处置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不够充分,情报信息控制工作不灵,工作程序不够严谨、有效、规范,在处置工作各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公安机关应该在坚持处置群体性事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控制渠道,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沟通,建立完备的处置群体性事件预警信息系统,不断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公安机关 群体性事件 信息控制 沟通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前言9-12
- 1.1 选题背景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3.1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0
- 1.4 学术构想与思路10-12
- 2 群体性事件与公安机关的职责12-22
- 2.1 群体性事件12-16
- 2.1.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2-13
- 2.1.2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13-14
- 2.1.3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14-15
- 2.1.4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影响15-16
- 2.2 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我国政府的做法与世界各国的实践16-18
- 2.2.1 我国政府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主要做法16-17
- 2.2.2 世界各国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实际经验17-18
- 2.3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角色与职能18-22
- 2.3.1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扮演的角色18-19
- 2.3.2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职能19-22
- 3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2-31
- 3.1 体制层面的问题22-23
- 3.1.1 缺乏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法律依据22
- 3.1.2 地方基层组织、干部很难做到对公安机关的全力支持22-23
- 3.2 公安机关自身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23-26
- 3.2.1 对群体性事件没有足够充分的认识23
- 3.2.2 前期情报信息控制工作不灵23-24
- 3.2.3 缺乏严谨、有效、规范的工作程序24-25
- 3.2.4 处置工作各阶段存在问题25-26
- 3.3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问题的原因26-31
- 3.3.1 工作机制不完善26-27
- 3.3.2 权力使用受到制约27-29
- 3.3.3 信息处置存在缺陷29
- 3.3.4 处置方法与群体性事件的实况不符29-31
- 4 公安机关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与对策31-39
- 4.1 公安机关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的基本原则31-34
- 4.1.1 党委、政府领导原则31
- 4.1.2 角色定位原则31-32
- 4.1.3 坚持“可散不可聚,可疏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原则32
- 4.1.4 掌握矛盾不转移原则32
- 4.1.5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32
- 4.1.6 慎用警力与强制措施原则32-33
- 4.1.7 慎用武器警械原则33
- 4.1.8 依法果断处置原则33-34
- 4.2 公安机关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法对策34-39
- 4.2.1 制定和健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34-35
- 4.2.2 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35
- 4.2.3 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沟通35-36
- 4.2.4 建立完备的群体性事件预警系统36-37
- 4.2.5 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37-39
- 5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个人简历43-44
- 发表的学术论文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2 陈丽华;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特征及防范[J];党政干部学刊;2002年07期
3 范明;中外“群体性事件”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齐岩兴,方芳;浙江省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5 刘新良;浅谈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J];公安研究;2002年12期
6 杨玉海;加拿大警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启示[J];公安研究;2005年05期
7 李兆武;土耳其警方处置社会事件的启示[J];公安研究;2005年06期
8 万川;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10 陈晋胜,安明贤,王俊海;群体性事件的文化成因分析[J];理论探索;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林;基层政府在处置群体性涉稳事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刘革安;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思考[D];湘潭大学;2006年
3 阮婧;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05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70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