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犯罪侦防对策
发布时间:2017-08-21 02:16
本文关键词:特殊群体犯罪侦防对策
【摘要】: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是侦查功能的重要方面,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考察侦查应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孕妇、重症病人等特殊群体犯罪方面的成效,是正确评估侦查发展成熟与否十分重要的标准。这些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群体,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是社会发展应当重视的群体,而这些具有一定特殊性群体的犯罪问题则是其中的敏感部分。由于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社会中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地位,因此,有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有时也会被人们遗忘冷落。而当他们实施犯罪行为,侵害正常群体的权益时,他们必将会被推到风口浪尖。是否对他们进行惩罚以及如何惩罚是从古至今一直热议的话题。尤其在当前,中国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理解包容的社会,更是一个人权得到极大尊重的社会。但这些特殊性群体的犯罪行为却一次次地冲击着我们建设的进程,一次次地在社会中引起风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此问题,必须解决该问题。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应对这些特殊群体犯罪是侦查面临的重要挑战。 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重症病人、残疾人,他们都具有各自的特征与特点,但同时也有着一些本质上的共同点,即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较之正常人而言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正是这些特殊性是影响他们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在他们之间寻求共同之处,建立针对他们犯罪的共同应对之策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从侦查学的视角总结分析这些群体的共同之处,从侦查学的角度将他们统一于特殊群体这一称谓之下,为研究他们奠定一个基础,并以此为基础拉开研究的序幕。 本文共包括四部分,旨在建立关于应对特殊群体犯罪的有效体系。 第一部分:特殊群体的概念分析。特殊群体定义为,鉴于其生理和心理上在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弱势地位且在社会中受到道德以及法律等一定特殊照顾的情形,在揭露犯罪和预防控制犯罪时应当予以特殊性对待的群体,主要包括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重症病人、孕妇等特定群体。同时,将特殊群体与弱势群体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进一步科学界定特殊群体。 第二部分:特殊群体犯罪研究价值。对特殊群体犯罪进行研究分析有其宝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于进一步完善法学理论体系、完善立法、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对特殊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以求有效预防特殊群体犯罪。 第三部分:生理、心理视角下特殊群体犯罪特点分析。特殊群体的特殊性是由其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且其犯罪行为的实施是其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具体表现。因此,从生理、心理视角对特殊群体的犯罪特点进行分析,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部分:构建特殊群体犯罪侦防体系。构建特殊群体犯罪侦防体系是研究特殊群体犯罪的现实意义所在。通过加强立法与研究、建立针对特殊群体的特殊侦查程序、转变侦查思维等方面以期达到特殊群体犯罪问题的有效解决。其中,建立针对特殊群体犯罪的特殊侦查程序与侦查策略,当前侦查学研究应当重点关注。本文所提到的关于建立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前特殊侦查程序即是对建立特殊侦查程序的一个初步探索。
【关键词】:特殊群体 犯罪 生理 心理 侦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18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 侦查视角下特殊群体的界定11-18
- (一) 特殊群体的概念11-15
- (二) 特殊群体的主要类型15-18
- 二、 特殊群体犯罪研究价值18-29
- (一) 健全、完善有关专门立法,依法防控特殊群体犯罪18-19
- (二) 揭示特殊群体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有效预防特殊群体犯罪19-21
- (三) 深化专门理论研究,发现特殊群体犯罪规律特点21-23
- (四) 正确认识特殊群体犯罪,缓解社会矛盾与压力23-25
- (五) 发现特殊群体犯罪萌发源头,制定正确侦防对策25-27
- (六) 研究特殊群体犯罪侦查困境,采取合理侦查措施有效侦查犯罪27-29
- 三、 生理、心理视角下特殊群体犯罪特点分析29-40
- (一) 老年人犯罪特点分析29-31
- (二)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分析31-34
- (三) 重症病人犯罪特点分析34-36
- (四) 残疾人犯罪特点分析36-38
- (五) 孕妇犯罪特点分析38-40
- 四、 构建特殊群体犯罪侦防体系40-54
- (一) 建立全面均衡、专门系统的特殊群体犯罪防控法律体系40-43
- (二) 加大社会投入,实现特殊群体犯罪社会预防43-44
- (三) 国家主导建立社会性的心理治疗工程44-46
- (四) 建立针对特殊群体犯罪的特殊侦查程序46-47
- (五) 完善特殊群体犯罪侦查对策,有效打击特殊群体犯罪47-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秉志;袁彬;;论特殊群体从宽制度的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0年12期
2 李兴林,曾伟,刘建昌;艾滋病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处置研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师法起;季中旋;;重症病人犯罪侦防对策[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张静;;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问题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许昆,巩丽萍;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及侦审策略[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6 师法起;廖晋豪;;论精神疾病人犯罪的侦防对策[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7 赵灿;;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法理基础[J];人民检察;2011年03期
8 董士昙;;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黄春;;老年人犯罪可否区别对待?[J];人民政坛;2003年01期
10 黎光宇;;残疾人犯罪现状、原因分析及司法对策[J];犯罪研究;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710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71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