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过程机制的调查研究——以社会学越轨理论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关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过程机制的调查研究——以社会学越轨理论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犯罪青少年 社会资本 越轨理论 社会管理 机制
【摘要】:在对某省青少年犯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的越轨理论对其犯罪的动态轨迹进行解读。研究显示:流动中所产生的生存风险带来了合法性手段和社会资源的缺失,流动中青少年在情感和规范上对越轨亚文化群体形成依赖,这对其走上犯罪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基地;
【关键词】: 流动犯罪青少年 社会资本 越轨理论 社会管理 机制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外来未成年人犯罪与城市社会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CSH004 湖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流动”与“犯罪”——关于湖北省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环境风险的社会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阐释近年来,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流动人口犯罪率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社会规范在发生着量与质的变化,由于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共同产生作用,“规范真空”、“规范迷失”和“规范软化”现象大量存在[1],导致社会控制的弱化和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志强;;对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3 李春玲;;流动人口地位获得的非制度途径——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之比较[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4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5 卢国显;;差异性态度与交往期望: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的变化趋势——以北京市为例[J];浙江学刊;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D];武汉大学;2011年
2 吐尔地·卡尤木;维村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邓遂;系统论视野下的乡村家庭突发事故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孙频捷;市民化,,还是属地化[D];上海大学;2010年
5 周小刚;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秦中应;当代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来君;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马啸;17至18世纪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甘代军;文化变迁的逻辑[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高小岩;游离中沉淀:认同与变迁的都市回族视角[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晓茹;“公考热”的多元因素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2 王成祥;草根英雄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林丽;经济变迁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陈继;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金娜;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农村社区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肖利亚;农村籍贫困大学生日常生活世界探析[D];云南大学;2011年
7 赵利吓;试论流动人口公平及其实现途径[D];浙江大学;2011年
8 保跃平;社会学视野下的“山寨”现象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于琳;中国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飞;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强;预防犯罪规律的博弈论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辛秋水;“农村城市化理论研讨会”综述[J];江淮论坛;1994年05期
3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4 唐灿,冯小双;“河南村”流动农民的分化[J];社会学研究;2000年04期
5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6 吴维平,王汉生;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7 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年05期
8 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9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特征[J];社会学研究;1997年01期
10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浙江村”:中国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独特方式[J];社会学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树梁;试论完善城市预防犯罪机制的五大要素[J];公安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2 王法民,田大华,马骁;建立和完善县级公安机关年度工作综合考评机制探析[J];公安研究;2003年05期
3 赵颖,孙正;关于公安机关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几点构想[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4 李振平;建立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机制的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王淑波;公安高校应建立教师激励机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6 杨昌军;构建“打黑除恶”主动进攻型机制的几点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贾昆仑;试论建立公安机关反腐败长效机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8 孟富强;努力构建现代公安工作新机制[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易军,蔡坤,任顺国;处置群体性事件应强化五大机制建设[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10 熊空军;南昌市城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思考[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后从;;建立运用保险调节火灾风险机制的探讨[A];2005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5年
2 Sun Yongxing;Yuan Johnson;孙乃祥;;第5掌骨底骨折的机制:报告13例[A];第十五届国际法庭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法医学部分)[C];1999年
3 马万学;;论消防与保险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王景亮;;创新六大机制 突破制约“瓶颈”[A];如何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论文选编[C];2007年
5 李金文;;论“打得
本文编号:739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73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