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富裕群体犯罪问题分析
本文关键词:杭州地区富裕群体犯罪问题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空前的活力。在改革进一步推向纵深,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伴随原有社会分配机制的打破、传统身份制度的打破和经济转型期新生社会力量的出现,我国社会阶层和群体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社会成员分化日渐突出。特别是贫富差距加大,导致整个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型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贫困群体与富裕群体这两个分处于两个极端的群体的犯罪行为渐渐引起国内预防和控制犯罪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关注。以往,理论界对于贫困群体犯罪问题关注较多。但是,随着胡斌案等一些富裕群体犯罪个案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还直接影响了刑法修正案对相关法律条文的修改。因此,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关注富裕群体犯罪问题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主要以杭州地区为例,以该地区富裕群体犯罪为研究对象,结合杭州市两级法院审理的真实个案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力求多角度剖析该地区富裕群体犯罪的原因及其主要特征,并提出在社会转型期如何预防和控制该群体犯罪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富裕群体 犯罪 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7
【目录】:
- 摘要4-6
- 引言6-7
- 第一章 富裕与犯罪概论7-13
- 第一节 富裕概说7-8
- 一、富裕的内涵界定7
- 二、国际上通行的“富裕”衡量指标7-8
- 第二节 富裕与犯罪概说8-10
- 第三节 富裕群体概说10-13
- 一、富裕群体的界定标准10
- 二、我国社会富裕群体的主要特征10-11
- 三、杭州地区富裕群体概况11-13
- 第二章 杭州地区富裕群体犯罪典型个案分析13-17
- 第三章 杭州地区富裕群体犯罪现状分析17-23
- 第一节 主要特点17-19
- 一、犯罪主体17
- 二、犯罪性质17-18
- 三、犯罪形式18-19
- 四、惩治效果19
- 第二节 影响犯罪的成因分析19-23
- 一、内因角度19-21
- 二、外因角度21-23
- 第四章 富裕群体犯罪的预防及其对策建议23-28
-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23-25
- 二、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25-26
- 三、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调控功能预防富裕群体犯罪26-28
- 结语28-29
- 主要参考文献2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子华;流民与近代盗匪世界[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2 汪一为;认识当前社会现象的两把钥匙——阶级分析法和阶层分析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王明星,申宏;职务犯罪的特点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张文,马家福;我国刑事科学的学科结构研究——兼论刑事一体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郭强;试论中国社会结构的断裂与转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6 粟守廉;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及几点思考[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7 冯培;社会变革中的大学青年与高等教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刘艳红;刑法类型化概念与法治国原则之哲理——兼论开放的构成要件之存在根据[J];比较法研究;2003年03期
9 霍宪丹,翟中东;犯罪发生的“引发式”解释及其价值[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10 叶晓川,李定轶;生与死的冲突及抉择——安乐死在我国能否合法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又清;;以毛泽东统战理论为指导,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的统战工作[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段京肃;;社会关系的变化与信息传播权利的转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李红涛;;强势与弱势分割——信息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李小勤;;中国传媒对“他者”的再现:《南方周末》的农民(工)报道之内容分析,1984-2002年[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陈红梅;;试析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及其影响[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康惠生;孙锦峰;孙亮;;高校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荣宁;;新中国社会阶层演变与民主监督制度建设[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子军;;互联网儿童色情犯罪的国际犯罪化——从如何防范青少年成为网络“黄毒”受害者谈起[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胡伟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自觉体制探讨[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10 徐连明;;时尚杂志流行文化中的白领形象研究——以《时尚·COSMO》为个案[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重塑权威、重塑核心[D];复旦大学;2004年
2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宋福范;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柴华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D];西北大学;2003年
10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茉蓉;中国政府再造的基本动因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廖芳;论侵犯商业秘密罪[D];湘潭大学;2001年
3 丁天球;罪刑相适应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方文军;犯罪既遂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李健;论刑法上的严格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秦小兵;论受贿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史庆今;环境刑法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宏玉;论我国刑法中的假释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李伟;有组织犯罪论[D];郑州大学;2001年
10 杨高峰;亲告罪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839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83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