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虚拟社会”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16 17:16
本文关键词:构建和谐“虚拟社会”的哲学思考
【摘要】:虚拟社会是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各种信息活动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从哲学认识论角度来对虚拟社会进行分析,它是一种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所创造出来的超越现实的一个想象世界。人和环境是虚拟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如果把人的意识和行为作为虚拟社会发展的内在条件的话,而环境又是虚拟社会发展的外在条件,因此有必要从意识、行为、环境三方面对虚拟社会作一解读。由于虚拟性是网络空间的重要特征,而网络空间中事物是以比特方式存在构成虚拟社会的生存环境。要使虚拟社会达到和谐,能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必须对和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至于在构建和谐虚拟社会时有了标准,做到有的放矢。 随着虚拟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意识、行为还是环境其本身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阻碍了虚拟社会的发展。虚拟社会中人的认识发生异化,通常表现为对虚假信息分辨力的异化,对网络垃圾信息抵抗力的异化,对自身与虚拟客体的关系认识的异化。虚拟社会对人的价值观的冲击使中国网民的民族认同感在虚拟社会中已经被弱化了,虚拟社会中主体道德行为失范,虚拟社会犯罪手段复杂化。网络信息人信息技术落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难度大,网络信息环境因素需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虚拟社会的和谐发展。 由于虚拟社会具有可控性特征,构建和谐的虚拟社会就要通过主体自身的努力,从意识、行为、环境入手,克服虚拟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意识方面上要树立网络信息价值观,网络信息道德观,网络信息生态观。在行为方面上要处理好信息生产者、信息消费者、信息分解者、信息监督者自身及之间的各种信息活动行为。从环境方面上要通过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培养网络信息伦理、健全网络信息政策和网络信息法规来为和谐虚拟社会的构建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关键词】:虚拟社会 和谐 网络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1-12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2-13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4 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虚拟社会相关分析14-24
- 2.1 虚拟社会内涵与特征14-16
- 2.1.1 虚拟社会的内涵14-15
- 2.1.2 虚拟社会的特征15-16
- 2.2 虚拟社会意识、行为、环境解读16-20
- 2.2.1 基于意识的虚拟社会解读16-18
- 2.2.2 基于行为的虚拟社会解读18-19
- 2.2.3 基于环境的虚拟社会解读19-20
- 2.3 和谐虚拟社会解读20-24
- 2.3.1 和谐虚拟社会的标志20-21
- 2.3.2 和谐虚拟社会的原则21-24
- 第三章 虚拟社会问题分析24-35
- 3.1 从意识层解析虚拟社会问题24-28
- 3.1.1 虚拟社会中人的认识异化24-26
- 3.1.2 虚拟社会对人的价值观的冲击26-28
- 3.2 从行为层解析虚拟社会问题28-31
- 3.2.1 虚拟社会加剧主体道德行为失范28-30
- 3.2.2 虚拟社会致使犯罪手段复杂化30-31
- 3.3 从环境层解析虚拟社会问题31-35
- 3.3.1 网络信息人信息技术落后31-32
- 3.3.2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难度大32-33
- 3.3.3 网络信息环境因素需改善33-35
- 第四章 和谐虚拟社会的构建35-48
- 4.1 和谐虚拟社会的意识构建35-39
- 4.1.1 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价值观35-36
- 4.1.2 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伦理观36-38
- 4.1.3 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生态观38-39
- 4.2 和谐虚拟社会的行为构建39-42
- 4.2.1 优化对网络信息的生产和组织39-40
- 4.2.2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过滤和分解40-41
- 4.2.3 增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控制41-42
- 4.3 和谐虚拟社会的环境构建42-48
- 4.3.1 发展网络信息技术42-44
- 4.3.2 培育网络信息伦理土壤44-45
- 4.3.3 健全网络信息法律45-48
- 结束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在学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臣;杨艳萍;;曼纽尔·卡斯特研究述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谢舜,赵少钦;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成因与控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肖峰;信息生态的哲学维度[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4 韩强;郭玉卿;;网络虚拟情境的哲学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桂起权;任晓明;;计算机科学哲学的核心理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郑永廷,银红玉;试论人的信息异化及其扬弃[J];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7 周宝江;;网络异化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0年19期
8 连水兴;;网络、虚拟空间与社会思潮的延伸——关于网络空间“文化保守主义”论争的传播学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5期
9 王文华;网络信息环境引发的伦理问题[J];情报科学;2001年12期
10 张福学;信息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情报科学;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娟;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4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86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