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网络使用研究视角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论青少年网络使用研究视角的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伴生的是网络使用的普及化、大众化。在网民队伍中,青少年占有比重最大,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国内学者对青少年网络使用做了大量研究,但是,总的来看,质量和层次高的成果不多,对青少年工作的实践意义不是很强。解决这一困境的途径之一是发展或者转换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研究视角:从消极视角到积极视角,从自发视角到自觉视角,从工具视角到社会视角。把握这些研究视角的变化,既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青少年网络使用提供了方向,又能指导青少年合理科学使用网络,促进网络社会青少年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大学思想政治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使用 研究视角 网络社会
【基金】:广东省2010年质量工程项目“当代大学生网络使用的自觉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WXY10052 教育部2010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网上青年自组织的现状、影响及管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0JDSZ2064
【分类号】:TP3-05;C913.5
【正文快照】: 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主体,网络使用频率最高、网络介入最深,其网络使用行为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其家庭、社会。因此,青少年网络使用备受关注。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题名中含有“青少年网络”的文章,发现从不同的视角、学科领域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研究的成果非常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宏,许萍丽;网络文化与文化霸权主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方晓红;庄曦;;解析跨城乡文化传播的意义[J];传媒观察;2006年03期
3 马学清;“沉默的螺旋”在传统大众传播环境和网络传播环境中表现方式的差异[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朱媛媛;网络新闻传播现状管窥[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向淑君;网络新闻受众阅读心理与对策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肖沛雄;体育信息网络的文明底蕴[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冯瑛,陈坚;浅析网络社会及网络社会问题的特征[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戴宇立;中国网络新闻的逆文化传播[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郑宏;;我国新闻传播教育超常规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10 邱明辉;网络信息过滤的基本问题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根亮;《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武汉大学;2005年
4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5 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余宁;网络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范晓屏;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网络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闫艳;交往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炜;构建中国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亚萌;影响互联网在中国大陆地区传播的因素[D];外交学院;2002年
2 刘影;BBS传播的特点、影响及其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琴;网络新闻编辑角色探讨[D];四川大学;2002年
4 张燕;关于“知沟”和“数字鸿沟”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翁惠娟;报纸在网络时代的新角色初探——为网上新闻传播“把关”[D];厦门大学;2002年
6 杜敏;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生存透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孟平;内蒙古大学生网络心理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伍延基;因特网支持下的旅游市场营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娟;网络编辑及其规律初探[D];北京印刷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天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卓翔;;网络犯罪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吴法;;改革开放进程中未成年人犯罪态势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4 朱晨海;顾东辉;;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之评估模式研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5 姚建龙;;远离辉煌的繁荣:青少年犯罪研究30年[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6 姬素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系统工程化的建议[A];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2)[C];2002年
7 胡伟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自觉体制探讨[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8 黄敏;;浅析博客在青年中流行的特征[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杨正杰;;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与防治对策[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志坚;陈智敏接见香港少年警讯训练交流团[N];人民公安报;2007年
2 赵彬 王红燕;陈先岩的社区防范经[N];扬州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胡红玲;青春驿站 点亮心灵明灯[N];宝鸡日报;2010年
4 贾锋邋记者 马朝丽;省会公安机关走进校园宣讲安全知识[N];河北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黄凌鹏;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N];甘肃法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欢;七市破题 让6类孩子告别阴霾[N];四川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海远办;海安远教管理员接受集中培训[N];江苏科技报;2007年
8 马山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刻不容缓[N];咸阳日报;2007年
9 安克明;增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李海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着眼长远[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武强;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殷凤;关注上海城市边缘青少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林志强;法学视野中的社区青少年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李瑞;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及预防[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田相夏;地方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的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石长清;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周芳;学校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冯赞;哈尔滨市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7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87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