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警察形象营销式塑造

发布时间:2017-09-22 20:57

  本文关键词:警察形象营销式塑造


  更多相关文章: 警察形象 营销 塑造 流程设计


【摘要】:警察这一社会现象产生以来,肩负着保卫社会生活、生产安宁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利益结构的优化调整、思想观念的积极转变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对警察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社会矛盾的突出、纠纷的不断激化令警察形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警察形象建设成为关注的话题,如何塑造警察形象值得探究。长期以来,我国公安机关并没有忽视对其自身形象的建设工作,无论是警队装备还是人才的选拔等都逐步得到充分的重视,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等都引进到警察形象塑造的研究中,但是警员综合素质普遍低下、警民关系敏感等核心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考虑到现阶段我国警察形象塑造的敏感性和紧迫性,本文以营销学的角度来探讨警察形象的塑造,把行销知识理念运用到警察形象的建设中,拟定警察形象为营销中常见的“产品”作为基本研究范式,融入先进的营销手法,结合成功的经典营销案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设计出符合警察形象塑造价值取向的营销模式。除了将形象内涵介绍作为基本衔接导入点以外,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警察形象相关理论的阐述,包括对其含义、层次和特征的分析,不仅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警察形象意义的最终得出更是提供了本文研究的实质意义,为警察形象塑造设定了目标,后面的研究都将以此为导向。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目前我国警察形象建设基本情况的归纳,由现状总结、塑造标准、塑造内容和塑造的影响因素四小节组成,以对我国警察形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三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表述最为详尽细致的中心要义,该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论文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警察形象塑造的营销模式,为更好的促成有效研究结论,通过对营销相关原理,包括概念的界定、理论的演进和类别的首要介绍,得出警察形象营销的实质是政府部门营销的结论,为营销与警察的关系找到结合点;营销在政府部门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和政府营销流程的概括为最后警察形象的营销式塑造奠定了基础,警察形象建设的营销流程的最终确定是以此为模式,同时结合我国警察实情而得出的。简而言之,以基础理论为依托、以警察形象目标为导向、以政府营销流程为参考,综合各种因素,设计出专属于我国警察形象塑造的营销规划。一方面坚持警察形象作为营销客体具有特定原则性,另一方面将这一客体化为营销“产品”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各个阶段。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的是我国警察形象在营销式塑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细节问题,围绕如何有效的实施惩罚机制、运用舆论和微博营销展开分析的。这些问题的谨慎对待和提前应对,,为警察形象建设营销工作的良好进程提供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警察形象 营销 塑造 流程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1.13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 形象内涵分析11-12
  • (一) 国内对其含义的考证11
  • (二) 国外学者对其含义的主张11-12
  • (三) 形象含义的丰富和延展12
  • 二、 警察形象理论分析12-16
  • (一) 警察形象内涵12-13
  • (二) 警察形象的多维层面13-14
  • (三) 警察形象的特征14-15
  • (四) 警察形象塑造的现实意义15-16
  • 三、 警察形象塑造16-22
  • (一) 我国警察形象现状总结16-18
  • (二) 塑造的标准18
  • (三) 塑造的基本内容18-20
  • (四) 警察形象塑造影响因素20-22
  • 四、 警察形象营销式塑造22-43
  • (一) 营销相关原理简述22-25
  • (二) 警察形象塑造的实质——政府部门营销25-27
  • (三) 营销在政府部门形象塑造中扮演的角色27-30
  • (四) 一般性政府部门营销规划流程30-34
  • (五) 警察形象营销程序规划设计34-43
  • 五、 重视警察形象营销中的细节43-46
  • (一) 巧用激励性惩罚43-44
  • (二) 学会舆论引导44-45
  • (三) 谨慎使用微博营销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辉;;我国警察执法权威消减之困境与出路[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李涛;从“孙志刚事件”看警察危机公关[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黄德林,吕云芸;警察形象及其质量管理体系简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潘晶安;;论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传播致效因素[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张志华;蔡蓉英;;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构成要素探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蔡蓉英;张志华;;警察网络传播诚信建设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孙国恩;;从社会历史变革看警民关系的发展规律[J];公安研究;2005年12期

8 马永定;;处置警察形象危机探讨[J];公安研究;2008年11期

9 曹文安;;警察公共关系现状调查与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任恩泽;社会公众心理偏见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902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902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