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犯罪地图运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息化背景下的犯罪地图运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犯罪地图 理论基础 基本原理 运用价值 困境 发展建议
【摘要】:犯罪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以前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流动性相对较少,基本上还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犯罪率也相对较低,同时作案方式比较单一,手段和工具也较为原始。但是短短几十年里,随着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与之相伴而生的犯罪也随之接踵而来。而且犯罪类型趋向于智力化、暴力化、集团化,社会危害性日益加深。这样一来,社会秩序如何维持,如何将犯罪率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犯罪,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入,迫使我们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转变犯罪预防和控制的观念。特别是对科技强警要达成一致认识,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进“金盾工程”的实施,因此本文对犯罪地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如何,在当前信息平台的基础之上,通过绘制犯罪地图警方能更好地建立犯罪防控机制,提高警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现从事后被动控制到事先主动预防的重大转变提供了可能。同时在服务公众和打击犯罪方面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分析了犯罪地图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目前犯罪地图的研究现状和国外犯罪地图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相关学者犯罪地图概念的辨析,提出了本文犯罪地图的定义;同时评述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分析模式研究两方面的内容。对犯罪地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由此建立一个清晰的脉络。该部分还以美、英、加三国为例,分析了他们犯罪地图的发展现状。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犯罪地图的理论基础,包括日常活动理论、犯罪模式理论、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以及破窗理论。通过对各个理论的详细分析,以此为研究犯罪地图提供夯实的理论根基。主要探讨了犯罪地图的基本原理,从犯罪地图的构成要素、犯罪资料的形成过程以及犯罪地图的绘制方式三方面进行了论述。特别指出GIS对犯罪地图的影响,使得犯罪地图的运用大大增强。 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犯罪地图在情报主导警务中的应用价值。犯罪地图不但可以用于警务管理层面,而且也可以用于警务实战层面,诸如警力资源配置、行动方案规划、疑难案件侦破、犯罪热点分析等等。本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犯罪地图与犯罪热点、警察绩效、公众参与三方面的应用。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犯罪地图在我国的发展状况。首先说明了“金盾工程”的实施对犯罪地图的影响。其次探讨了我国目前犯罪地图的运用现状。再次论述了制约我国犯罪地图发展的因素,包括管理体制与观念问题、犯罪地图孤岛、数据获取问题、专业人员的缺乏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犯罪地图发展的建议,包括转变思想观念,推进机制创新;坚持统一原则,整合信息系统;重视犯罪黑数,加快数据库建设;加快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素质。 最后对犯罪地图在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做出了展望。物联网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尤其对我们的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目前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都为犯罪地图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平台。
【关键词】:犯罪地图 理论基础 基本原理 运用价值 困境 发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7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一部分 绪论12-18
- 一、犯罪地图概述12-14
- (一) 犯罪地图的内涵12
- (二) 犯罪地图发展历程12-14
- 二、我国犯罪地图研究现状14-15
- (一) 基础理论研究现状14
- (二) 犯罪地图分析模式研究现状14-15
- 三、国外犯罪地图的发展现状15-17
- (一) 美国犯罪地图的发展现状15-16
- (二) 英国犯罪地图的发展现状16
- (三) 加拿大犯罪地图的发展现状16-17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17-18
- (一) 文献研究法17
- (二) 行动研究法17
- (三) 比较研究法17-18
- 第二部分 犯罪地图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18-30
- 一、犯罪地图的理论基础18-24
- (一) 环境犯罪学19-23
- (二) 破窗理论23-24
- 二、犯罪地图的基本原理24-30
- (一) 犯罪地图的构成要素24-26
- (二) 犯罪地图的形成过程26-28
- (三) 犯罪地图的绘制方式28-30
- 第三部分 犯罪地图理论在警务中的运用价值30-36
- 一、犯罪地图与犯罪热点31-32
- 二、犯罪地图与警察绩效32-34
- 三、犯罪地图与公众参与34-36
- 第四部分 我国犯罪地图运用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之道36-50
- 一、“金盾工程” 对犯罪地图的影响36-37
- 二、我国犯罪地图的应用现状37-38
- 三、制约我国犯罪地图发展的因素38-43
- (一) 管理机制与观念问题39-40
- (二) 犯罪地图孤岛40-41
- (三) 数据获取问题41-42
- (四) 专业人员的缺乏42-43
- 四、关于促进我国犯罪地图发展的建议43-47
- (一) 转变思想观念,推进机制创新43-44
- (二) 坚持统一原则,,整合信息系统44-45
- (三) 重视犯罪黑数,加快数据库建设45-46
- (四) 加快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素质46-47
- 五、物联网时代对犯罪地图的展望47-50
- 结语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彬;我国刑事犯罪防范控制历程浅析[J];犯罪研究;1999年04期
2 张青媛;杨艳芬;;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滕丹丹;;试析票据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陈伟;杭州经济发展中的治安环境问题研究[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5 冯梅;易华容;;浅论金融诈骗犯罪防范[J];现代商业;2008年17期
6 蔡永彤;王婧;;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问题实证研究——以社会保障制度与犯罪率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戴承欢;王婧;蔡永彤;;社会保障制度与犯罪率的互动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婧;蔡永彤;;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问题实证研究——以社会保障制度与犯罪率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J];法治论坛;2010年04期
9 金磊;;青少年游戏型犯罪防控机制探究[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潘惠敏;试论当前增值税犯罪[J];政法学刊;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大联;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防范浅见[N];江苏法制报;2010年
2 记者 李铁刚;打击侵财犯罪动员部署会议召开[N];铁岭日报;2010年
3 林鹏超 邹伟;我国将继续加大对传销犯罪防范[N];新农村商报;2011年
4 记者 胡兴旺 通讯员 胡昌清;我市将开展首个“全省经济犯罪防范宣传日”活动[N];丽水日报;2009年
5 记者 张瑜 特约记者 刘学广 通讯员 马文秀;山东加大经济犯罪防范力度[N];人民公安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胡晓梅 通讯员 平玉和;经济犯罪防范警示将成常态[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鞠贵芹;学知识懂防范促和谐[N];台州日报;2009年
8 编译 沈建苗;网络犯罪烈焰迷漫[N];计算机世界;2006年
9 宗忠;泰安推出30项服务经济发展措施[N];人民公安报;2009年
10 李嘉庆 王辉;牟平警方“携手”企业共渡经济危机[N];人民公安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孟良;信息化背景下的犯罪地图运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静然;环境职务犯罪防控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佘思伟;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潘惠敏;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防范商业贿赂犯罪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陈仁群;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犯罪的心理学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汪潋滟;试论犯罪被害预防研究的新路径—被害情境[D];南昌大学;2012年
7 杜云;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吴小马;论农村聚落形态与空间防卫[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少晖;论我国刑法中的虚假信息犯罪[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10 董世彪;高校武术自卫防身术课程内容构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3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93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