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7:40

  本文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 利益协调 危机管理


【摘要】:网络社会的发展造就了网民通过网络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趋势,并且愈演愈烈,推动了网络政治参与。现实或网络中的某个热点话题在网络平台上被较多数量网民或社会群体参与,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事件形成集中性的持续关注,对网络虚拟世界乃至现实世界造成较大影响,这就导致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与发酵。在网络大行其道的情况下,现实引发与网络自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政府治理中必须应对的大问题。 第二章在阐述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基础上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特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其影响,认为它的出现是政治参与的新渠道、社会监督的新利器、网络反腐的新思路与社会冲突的减压阀,但在发挥正面影响的基础上它的误导民众致使事态失控恶化、舆论造势引发现实突发事件、人肉搜索严重侵犯公民隐私及网络舆论干扰司法公正判决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上,第三章分别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传播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社会转型问题是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社会因素,网民偏激心理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心理因素,网络媒介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发酵的传播因素。在此基础上,,第四章从“四川成都唐福珍事件”及“湖南郴州邓正加事件”实证分析了政府危机管理的不足,认为政府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中存在着利益沟通机制欠缺、法律法规存在缺陷、危机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如何强化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的应对能力,本文从原因与应对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第五章提出要从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及提高危机管控能力应对,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影响,提升政府应对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 利益协调 危机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插图索引11-12
  • 附表索引12-13
  • 第1章 绪论13-21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3-14
  • 1.1.1 研究的背景13
  • 1.1.2 研究的意义13-14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4-20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4-16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6-20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20-21
  • 1.3.1 研究方法20
  • 1.3.2 结构安排20-21
  • 第2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理论分析21-33
  • 2.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与要素21-25
  • 2.1.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21-23
  • 2.1.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要素23-25
  • 2.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25-27
  • 2.2.1 主体多元且匿名性高25
  • 2.2.2 瞬间爆发且传播较广25-26
  • 2.2.3 信息开放且互动性强26
  • 2.2.4 虚实交织且影响力大26-27
  • 2.3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27-30
  • 2.3.1 正面影响27-29
  • 2.3.2 负面影响29-30
  • 2.4 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治的相关理论30-33
  • 2.4.1 政治参与理论30-31
  • 2.4.2 群体极化理论31
  • 2.4.3 治理理论31-32
  • 2.4.4 危机管理理论32-33
  • 第3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33-39
  • 3.1 社会转型问题是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社会因素33-35
  • 3.1.1 贫富差距拉大33-34
  • 3.1.2 社会信任缺失34
  • 3.1.3 维权渠道不畅34-35
  • 3.2 网民偏激心理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心理因素35-37
  • 3.2.1 盲目从众心理35-36
  • 3.2.2 法不责众心理36
  • 3.2.3 对抗闹大心理36-37
  • 3.3 网络失范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发酵的传播因素37-39
  • 3.3.1 网络围观37
  • 3.3.2 网络水军37-38
  • 3.3.3 人肉搜索38-39
  • 第4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的实证分析39-48
  • 4.1 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39-44
  • 4.1.1 “四川成都唐福珍事件”39-42
  • 4.1.2 “湖南郴州邓正加事件”42-44
  • 4.2 政府应对中存在的不足44-48
  • 4.2.1 官员应对不当激化了网络舆情45
  • 4.2.2 刻意隐瞒事件导致最佳处理时间被耽搁45-46
  • 4.2.3 人文关怀缺失导致民众与政府的对立46
  • 4.2.4 官方微博等媒介未能起到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46-48
  • 第5章 强化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48-58
  • 5.1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48-50
  • 5.1.1 健全利益表达机制48
  • 5.1.2 完善利益调节机制48-49
  • 5.1.3 健全利益补偿机制49-50
  • 5.2 加强网络立法并严格执法50-51
  • 5.2.1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50-51
  • 5.2.2 依法打击网络谣言51
  • 5.3 合理引导网民偏激心理51-55
  • 5.3.1 政府舆论及时介入防止民众盲目从众心理发酵51-52
  • 5.3.2 查清真相慎下结论防止民众对抗闹大心理发酵52-53
  • 5.3.3 引导网民自律防止民众法不责众心理发酵53
  • 5.3.4 堵疏结合以疏为主53-54
  • 5.3.5 信息公开积极沟通54-55
  • 5.4 提高危机管控能力55-58
  • 5.4.1 落实官员问责制度55
  • 5.4.2 提高网络执政能力55-56
  • 5.4.3 提升危机管理能力56-58
  •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久华;;关于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刘建新;;浅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内涵、特性及其防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黄

本文编号:937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937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