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转城”户籍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18:03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农转城”户籍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鉴于户籍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因此针对新一轮重庆市“农转城”户籍制度改革,应更加慎重,针对初期出现的新问题应及时发现、及时协商、及时解决。基于现实的考究,本文着重研究初期“农转城”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在分析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农转城”户改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及“因果倒置”分析重庆市“农转城”户改的问题成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作为“农转城”户改的利益主体,农民应主动了解户改的相关政策,主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及技能水平。在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农民作为利益分配的主体,从思想上应主动提高思想认识,对本次户改政策有全面的、深入的、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农民应为转户后多做准备,配合政府在“农民教育及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及知识技能。 (2)作为“农转城”户改的利益主体,政府应准确定位,及时补位,全方位做好准备工作。“农转城”户改工作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政府应借助主流媒体,加强户改政策的解释等知识普及,提高转户农民的市民意识;加强对转户农民的教育培训,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转户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其支付能力;高度重视户改推进工作,加强工程控制,针对户改工作中出现强迫或变相强迫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及专项督导。 (3)明确农民土地及住房等资源的财产权利,给农民核发土地产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并允许抵押、入股等转让,建立农村不动产的抵押登记、交易流转制度。草拟《农村土地流转规章》,出台政策文什,规范土地流转过程。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和租赁市场,形成由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社会组织组成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流转土地的用途及奖惩机制,以保证十八亿亩红线,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4)以盘活农村土地为契合点,设立城市“五件衣物”相关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农转城”户改工作筹集资金。在设立投资引导基金上,引进民间资本,增大对财政支持的力度,对农民转户的有关项目提供贴息等一系列鼓励政策。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并取消对非国有资本投资的限制,放开市场,让民间资本自由进入相应领域,同时,也可以引进基金、保险等参与融资。
【关键词】:重庆市 农转城 户籍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1.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文献综述8-11
- 1. 国内研究综述8-9
- 2. 国外研究综述9
- 3. 研究现状评价及展望9-11
- 第1章 总论11-15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价值11-12
- 1.2 研究思路12-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13-14
- 1.4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4-15
- 第2章 理论借鉴15-18
- 2.1 人口迁移理论15-16
- 2.2 聚集经济效应理论16-17
- 2.3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17-18
- 第3章 户籍改革的制度背景分析18-21
- 3.1 户籍概念18
- 3.2 我国户籍制度沿革18-19
- 3.2.1 户籍制度的形成阶段18-19
- 3.2.2 户籍制度初步改革阶段19
- 3.3 传统户籍制度的主要弊端19-21
- 第4章 重庆市"农转城"户改现状分析21-26
- 4.1 "农转城"户改概述21-22
- 4.2 "农转城"人口数量及结构22
- 4.3 "农转城"人口空间分布22-23
- 4.3.1 地理分布22
- 4.3.2 产业分布22-23
- 4.4 转城人员的社会保障23-24
- 4.5 转城人员的"三权"处置24-25
- 4.6 "农转城"户改现状评价25-26
- 第5章 重庆市"农转城"户改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6-32
- 5.1 主要问题26-28
- 5.1.1 转户不转城26-27
- 5.1.2 转城不失地27
- 5.1.3 转城不投保27-28
- 5.1.4 "5070"现象28
- 5.2 成因分析28-32
- 5.2.1 认识理解偏差29
- 5.2.2 支付能力不足29-30
- 5.2.3 推进方式偏差30-31
- 5.2.4 核心制度准备不足31-32
- 第6章 促进重庆市"农转城"户改的政策建议32-39
- 6.1 加强户改的宣传引导32-33
- 6.2 转变户改推进方式33-34
- 6.3 完善就业保障机制34-35
- 6.4 完善农村土地处置机制35-36
- 6.4.1 承包地处置机制35-36
- 6.4.2 宅基地处置机制36
- 6.4.3 林地处置机制36
- 6.5 完善户改资金保障机制36-39
- 6.5.1 盘活农村土地36-37
- 6.5.2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37
- 6.5.3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37-39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39-41
- 7.1 研究结论39
- 7.2 展望39-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4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军;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目标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84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98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