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2001-2011年)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人物形象分析—国际关系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外交学院》 2013年
新世纪(2001-2011年)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人物形象分析—国际关系的视角
谭珺
【摘要】: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美关系互动愈加密切,,美国对中国的文化解读也持续不歇。电影作为一种兼备商业、娱乐、政治等功能的传媒手段,拥有其他文化载体无法企及的传播深度和广度,也为中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更加有效的平台。电影形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社会、政治言语,解读美国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形象可以窥见近十年来美国对中国形象的认知轨迹,同时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也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从文本和国际关系角度对2001-2011年间出现中国人物形象的好莱坞经典影片的分析,得出新世纪好莱坞电影里中国人物形象主要有英雄、恶魔及泛泛之辈三类。其中,英雄形象可细分为奴仆式、圣贤式、冷血式和正面英雄四类,恶魔可细分为野心家与罪恶黑帮两种,泛泛之辈则多以愚痴、柔弱为特点。得益于中国实力的增强与好莱坞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人的银幕形象呈中性偏正面化趋势。但同时仍应看到,上述中国人物角色的塑造脱离不了西方自身固有的价值观与文化宣传本质。由于电影手段本身的大众化特征,电影形象往往直接影响着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而在建构主义语境下,电影形象的传播往往能强化行为体的身份从而决定其他行为体对其的行为,因此中国应该抓住机遇,主动确立积极的国家形象输出战略,加强软实力建设,借鉴好莱坞电影的成功运作经验塑造出真正的中国国家形象。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05;D8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坦利·罗森(Stanley Rosen) ,戚锰 ,钟静宁 ,龚湘凌;狼逼门前:1994~2000的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市场(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斯坦利·罗森,柳宏宇 ,张希;狼逼门前:1994-2000的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市场(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沈晓虹;好莱坞近年来的“中国热”[J];当代电影;2000年01期
4 饶曙光;;国家形象与电影的文化自觉[J];当代电影;2009年02期
5 姚斌;;电影《大地》与“中国形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6 刘康;;美国人如何看中国——《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研》之一[J];对外传播;2011年08期
7 李一鸣;银幕谎言:好莱坞电影中妖魔化的华人形象[J];大众电影;1997年07期
8 张劲松;;007电影中的中国形象演变[J];电影文学;2008年01期
9 李江月;;美国电影中的华人男性形像诠释[J];电影文学;2008年10期
10 江月;胡余映;;误读与对话:美国电影华人形象的传播效应[J];电影文学;2008年1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文萍;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宇偲;好莱坞“中国风”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姜宏敏;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探究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塑造[D];山东大学;2011年
3 方艺玲;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骐;试论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女性形象[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刘瑞瑞;王广华;;徐志摩笔下的英国形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徐在中;;从《鲁宾逊漂流记》看西方殖民过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红;张景华;;形象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杨媛;;虚构与想象——论谭恩美《灵感女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8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罗少清;;吉卜林的殖民主义情结——解读《基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袁涛;;自塑形象——赛珍珠作品的美国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谷琳;霍滨;;浅议导入软权力塑造我国政府形象的必要性[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陆克寒;;瞿秋白“苏俄形象”的跨文化建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新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7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9 王汝秀;;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先进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10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帅;德国对外发展援助的历史与现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完美的中国形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邵会;《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唐利军;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8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农海华;“蛮贼首领”与“英雄祖先”:多元族群比较视域中的侬智高形象[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坦利·罗森(Stanley Rosen) ,戚锰 ,钟静宁 ,龚湘凌;狼逼门前:1994~2000的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市场(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斯坦利·罗森,柳宏宇 ,张希;狼逼门前:1994-2000的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市场(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万萍;;进口分帐电影片十年票房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戴德刚;;从传播学角度审视华语大片现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余莉;;2005华语大片现象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刘也良;;全球化过程中的跨文化传播思考——以华语电影冲击奥斯卡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7 李立;当电影遇上传播——电影传播的状态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8 吴越民;余洁;;镜中之舞——媒介女性形象的跨文化解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王磊;电视话语制码解码的三个阶段——重新解读霍尔的电视话语制码解码理论[J];当代传播;2003年02期
10 仇华飞;美国电影在中国[J];档案与史学;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朝光;;战后上海美国电影市场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磊磊;[N];光明日报;2007年
2 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 马旭明;[N];学习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冠群;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静;论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及其理论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方艺玲;美国电影里的中国人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曾荔枝;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电视文化:电视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5 徐齐;西方“复仇”题材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丁晓敏;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女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智;我国女性期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峰;;那些看电影的日子[J];可乐;2006年03期
2 水草;;情绪带着吴宇森闯江湖[J];电影;2009年07期
3 袁远;;玛丽昂·歌迪亚:寻找属于自己的美[J];大众电影;2010年20期
4 ;性爱,透过电影看现实[J];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0年09期
5 ;苏联新闻工作者谈好莱坞近况[J];电影艺术;1956年05期
6 胡克;理解一种好莱坞电影模式评析《女人的香味》[J];当代电影;1995年04期
7 敬戈;;好莱坞电影的长青树——《星战前传之魅影危机》电影原声碟[J];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博览);2000年01期
8 ;好莱坞电影续集 大骗单[J];电影文学;2001年10期
9 兰林;;好莱坞——电影工厂的生意经[J];文化月刊;2001年07期
10 水木丁丁;;脏话的好莱坞[J];电影文学;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卫华;;符号暴力:好莱坞的中国形象流行桥段[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谭旭虎;;论文摘要风格特征·文化·主体性——浅谈20世纪上半期好莱坞电影片名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金凡;;可乐族的茶道[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4 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张一平;鲍玉珩;郝冰;;好莱坞电影摄影艺术:传统与发展[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颜纯钧;;全球化和中国民族电影的文化战略[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周星;王利丽;;后WTO时代的中国电影发展之路——兼论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黄式宪;;反思“后大片现象”:努力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9 黄式宪;;与世界对话:华语电影跨界的历史性荣耀与当下生存焦虑[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N];中国商报;2010年
2 重楼;[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通讯员徐惠林 黄水良;[N];浙江日报;2002年
4 彭滔;[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佳;[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江继兰;[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胡克 刘辉;[N];经济观察报;2005年
8 鲍竞;[N];湖北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姚志峰;[N];中华新闻报;2005年
10 陈立希;[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江彩;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郝胜兰;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功夫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3 翁君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宇;193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北京大学;2008年
5 刘扬;市场营销理论视野中的国产大片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6 陈娟;行走在银幕上的德古拉[D];上海大学;2010年
7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青霜;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兰俊;美国影院发展史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宫晓鹏;中美对日作战战争电影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珺;新世纪(2001-2011年)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人物形象分析—国际关系的视角[D];外交学院;2013年
2 杨婷;整合营销传播视域下的好莱坞电影营销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什;新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赵斐;好莱坞电影的主要意识形态倾向剖析[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周宇偲;好莱坞“中国风”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魏璐璐;论“中国元素”与“中国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演进[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7 瞿雨航;文化帝国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好莱坞全球发展[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张丽娟;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模式及其对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威威;20世纪9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之中国元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谭成才;好莱坞电影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及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2001-2011年)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人物形象分析—国际关系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0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