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与治理
本文关键词: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核心提示】从认同政治的角度分析,多民族国家发生的国家认同危机,尽管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有其内在逻辑。
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性族裔冲突和民族矛盾更加凸显。随着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种主要意识形态对立的褪去,民族主义正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社会运动的新意识形态。当今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正面临着国家内部民族分裂主义的威胁,多民族国家的国家主权与宪法秩序正在遭受严重挑战。
国家认同危机发生的逻辑
从认同政治的角度分析,多民族国家发生的国家认同危机,尽管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有其内在逻辑。
首先,对于民族成员而言,当民族认同僭越其文化认同领域,进入政治领域向国家权力提出诉求时,就意味着谋求民族的特权。这种特权的存在,使得公共领域内的政治平等不复存在,民族之间的歧视与反向歧视将不可避免。
其次,现代社会把文化生活问题留在社会领域,使得个人的生活样式成为了基于自身意愿选择的产物。当民族认同僭入政治层面,必然导致民族认同中有关民族社会习俗与相关的宗教教义等方面问题,与公共权力相结合进而演变成为具有强制力的规范。这对于其他民族成员而言,意味着个人生活方式自主性选择的丧失。
再次,当民族身份进入公共领域,公民身份被质疑,进而对于建立在公民政治共识基础上形成的宪法权威,以及以宪法权威为核心所构建的普遍性法律秩序产生威胁。这必将导致人们尤其是不同民族成员彼此之间的社会行为的预期不复存在,公共秩序遭受到挑战。
复次,现代政治文明以公共理性代替物质暴力来协调人们的社会交往与冲突,这一观念早已成为人类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民族认同的特殊性,以及身份上的封闭性,以公共理性为原则的法治协调原则一旦缺乏,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既不可妥协也无法调节,暴力冲突必然不可避免。
最后,否弃国家认同的民族成员,容易将民族认同上升为主权政治形态,要求“族性”与政治诉求的绝对统一。这就意味着民族主义能够从政治合法性中寻找到政治支持,否弃中央权威,进而致使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
国家认同危机问题根源分析
在认同政治视角下,国家认同危机的发生逻辑在于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的政治属性的挑战。那么哪些基本因素促成发展中国家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进行挑战?
在一定意义上,认同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国家认同的有效维持,是建立在现代国家能够有效满足公民的基本权利需求之上的。这包括安全需求满足和社会基本权利的保障,同时还涉及为维护公民自尊提供条件。所以,从社会认同的需求角度看,公民个体对国家的认同程度取决于国家公民基本社会需求,保护与发展公民基本权利的程度。而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根源于发展中国家尚未较好满足部分国民的相关需求。这是由于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尚未完成,社会转型阶段出现了发展的结构性失衡,从而降低了国家的整合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影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性。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为了达到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长期处于赶超状态。而寻求“跨越式发展”的努力,使得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历时性解决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却以共时性方式予以解决。这种“压缩式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一方面“既加强了风险的生产,又没有给风险的制度化预期和管理留下时间”;另一方面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往往表现出“结构紧张”特征。这种失衡状态,使得发展中国家“缺乏有效治理,催生了比传统国家更多的矛盾和问题”。这种失衡突出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结构性失衡。而结构性失衡是一种整体性失衡,即发展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体现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整体性失衡往往与民族和地域的边界契合。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的建构而言,全球化所引发的这种巨变改变了现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对国家主权已经形成冲击,,从而限制了国家对国内各方面社会事务的影响力。
以现代国家制度建构强化国家认同
全球化进程本身不可避免,而且国家依然是当下全球社会中最主要的政治经济单元。因此,多民族国家要克服国家认同危机仍然要从完成自身的国家建设为宗旨,以现代国家制度的建构强化国家认同。具体包括:
一是培育公民人格实现身份认同。公民身份在法律中的确立,既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法律表达,也是体现国家“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公民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称谓,而且是现代国家中的成员身份与法定地位,是规范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关系与确定公民在国家中的主体性地位的制度安排。具有公民身份的社会成员应当在包容与超越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的民族认同的基础上,树立起对国家的认同与忠诚。因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将公民身份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一部分,养成公民人格,表现为公民能够在心理上认同公民身份,并将相关的法律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方式,将服务于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二是以树立宪法权威实现权威认同。多民族国家已不再是一个血缘共同体,而是通过相互承认结成利益的共同体,不同族群之间在利益上不仅具有共同性,同时也具有差异和分歧。所以,强化国家认同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实现权威认同。
三是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保障认同。由于社会认同的形成是有条件的,所以强化国家认同要求国家必须履行两项基本政治责任:从积极的方面说,国家应当承担平等地尊重、保护与善待不同族群的政治责任;从消极的方面讲,国家应当承担不得对不同族群实施任何制度性歧视的政治义务。这意味着,强化国家认同,客观上要求国家要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提供保障,使他们能够分享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通过分享,使不同族群成员都能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才能形成对共同体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是以构建民主协商机制实现程序认同。对具有差异的不同民族实现有机的整合,强化国家认同,必须通过构建民主协商的政治整合机制来实现。通过建立公开透明、平等参与、民主协商的政治整合机制,体现程序正义,实现程序认同。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本文关键词: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2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