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境外居留权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5 14:26

  本文关键词: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境外居留权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实际控制人 境外居留权 现金股利


【摘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也不断增加,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为紧密。我国第一次移民潮主要是有文化的人,然后又开始出现了第二轮移民潮,第二次移民潮与第一移民潮有许多不同之处,不再是有学识的人而是些有钱人,他们将在我国国内经营所得的资产带到要移民的国家中,可是在获得其他国家的国籍后,这些有钱人通常将家人留在移民国,自己仍然在我国挣钱。根据由我国第一次发布的年度国际转移报告,这是由我国同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报告,它显示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正向我国席卷而来。我们以个人资产的净值为划分标准,通过详读报告我们可以看出超过1亿元的企业所有权持有者中,约有27%已完成办理海外居留权的相关手续,大约有47%的正在决定是否进行办理;个人净财富高于1000万元的人群中,大约有60%的人群已获得他国国籍或者正在思考是否变更国籍。而在此次移民潮中,民营企业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新加坡某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曾在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的主论坛中表示,宏观环境在最近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国有企业扩张速度过快尤为突出,加之相关法律制度也处在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国内财产向外流出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关联交易使得他们很难躲避法律制裁,而现金股利成为输送利益的另一种方式,那么这些企业家的境外居留权到底会不会对现金股利造成影响呢?本文正是从这个新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这为研究实际控制人移民的动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进一步完善了目前有关影响现金股利的因素的研究成果,从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是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实际控制人境外居留权是如何影响公司现金股利的。首先通过回顾中外文献,结合公司治理基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挖掘了实际控制人的境外居留权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实证部分本文选取了2007—2012年我国沪深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具体研究实际控制人拥有其他国家或港澳台居留权对现金股利的影响,并结合其拥有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度与境外居留权是否对现金股利产生交互作用,通过借助于以往学者的研究进行理论建模,结果发现没有拥有境外居留权的实际控制人与拥有境外居留权的相比,更愿意发放现金股利。
【关键词】:实际控制人 境外居留权 现金股利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523.8;F27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0-11
  • 1.2.1 研究内容10-11
  • 1.2.2 研究方法11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11-12
  • 1.3.1 研究思路11-12
  • 1.3.2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12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12-15
  • 第2章 文献综述15-24
  • 2.1 实际控制人控制权、现金流权及两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15-17
  • 2.1.1 国外相关研究15-16
  • 2.1.2 国内相关研究16-17
  • 2.2 实际控制人上市方式与现金股利17
  • 2.3 实际控制人的动机与现金股利17-19
  • 2.3.1 国外相关研究17-18
  • 2.3.2 国内相关研究18-19
  • 2.4 实际控制人控制结构与现金股利19-20
  • 2.4.1 国外相关研究19
  • 2.4.2 国内相关研究19-20
  • 2.5 最终控制人持股类型与现金股利20
  • 2.6 最终控制人性质与现金股利20
  • 2.7 最终控制人政治关联与现金股利20-21
  • 2.7.1 国外研究相关研究20-21
  • 2.7.2 国内相关研究21
  • 2.8 总体评述21-24
  •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4-30
  • 3.1 相关概念24-26
  • 3.1.1 控制权、现金流权及两权分离度24-25
  • 3.1.2 境外居留权25
  • 3.1.3 实际控制人25-26
  • 3.2 理论基础26-30
  • 3.2.1 委托代理理论26-28
  • 3.2.2 信号传递理论28-30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30-42
  •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30-33
  •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33
  • 4.3 变量定义33-36
  • 4.3.1 被解释变量33-34
  • 4.3.2 解释变量34
  • 4.3.3 控制变量34-36
  • 4.4 模型构建36-38
  • 4.5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38-39
  • 4.6 相关性分析39
  • 4.7 回归分析39-41
  • 4.8 稳健性检验41-42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42-44
  • 5.1 研究结论42
  • 5.2 对策建议42-43
  • 5.3 本文不足之处43-44
  • 参考文献44-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志强;余明桂;;投资者法律保护、产品市场竞争与现金股利支付力度——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学报;2009年08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雷;张杰;;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与现金股利[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饶育蕾;李湘平;;迎合还是背离: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罗宏;;国有股权、现金股利与公司治理[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苏月中;;现金股利悖论:一个来自中国股市的实证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吕怀立;徐宗宇;;现金股利“悖论”:理论回顾与研究启示[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程帆;刘慧凤;;公司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配给股东了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何玉润;王茂林;;管理层权力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吗?——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对比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第二十二章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分配行为[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9 闫永海;;董事会性别多元化与现金股利分配——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喻梦颖;肖淑芳;;股改前后,谁在导演现金股利的角色?[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军;宝钢股份拟派现金股利61.3亿元[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陈舒琦;正确核算特殊的“现金股利”[N];财会信报;2005年

3 刘利 朱绿琴 记者 朱彤;伊力品牌荣获500强现金股利真情回馈股东[N];科技日报;2006年

4 彭昕宁 佘风琴;购入股权含现金股利 会计与税务处理有无差异[N];中国税务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涂桂林;皖新传媒实现分配现金股利6370万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2002年业绩大幅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3年

7 王立佳;投资企业收到现金股利该怎样确认投资收益[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8 蔡臻欣;超过欧美亚股平均股利率今年将增长4.6%[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刘文斌 Q孟推,

本文编号:1037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37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