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流动儿童的空间感知——以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9 22:30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流动儿童的空间感知——以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空间感知 情感 城中村 城镇化


【摘要】:采用绘制感知地图、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以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为例,从情感的微观视角探讨城中村流动儿童的空间感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空间感知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情感。带来积极感知的空间为:与父母在一起的家、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公园、配备儿童游乐设施的小区、社区购物场所、城中村的小平地和操场;带来消极感知的空间为:高档的商业化空间、本地人管理的文化站、城中村街道和街边的烧烤店。城中村流动儿童的空间感知受结构性因素和能动性因素的双重影响,流动儿童的主体能动性强化了他们对城市空间的积极感知。研究强调流动儿童的主体性以及他们对空间意义的重构,并借此思考城镇化背景下流动儿童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补充了国内地理学对儿童移民研究的缺乏。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流动儿童 空间感知 情感 城中村 城镇化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前期)“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人文响应—以广东省为例”(2014CB4606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何处安放的童年?城镇化背景下流动儿童的日常生活与空间协商研究”(15YJCZH00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别样童年:新型城镇化下流动儿童的地方建构与政策启示——以广州为例”(2016A030313427)
【分类号】:D66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流动农民工不再单身进城务工,而是以举家迁徙的方式进入城市,这也造成了数量庞大的流动儿童参与到城市生活里来。据国家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到2013年末,流动人口中6—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高达62.5%,比2011年上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梅;广东改造“城中村”[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063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63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a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