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一个基本考察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一个基本考察?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泛指一批思想和一类情感、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场新的知识运动。后现代主义具有几个基本特点,即作为否定和抵制的力量、关怀和解放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声音以及作为时代变化的产物。文章探讨了后现代主义经常使用的几个基本术语如“解构”、“互为文本”和“系谱学”,因为它们既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也是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方法论。最后作者探讨了后现代国际关系所关注的几个基本主题,指出后现代主义关注对国际关系中的认识论和本体论问题的讨论,强调话语和文本如何对世界政治进行建构以及关注国际关系伦理层面的问题等。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话语 文本 后现代国际关系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它可泛指一批思想和一类情感、一种思维方式、一场新的知识运动,乃至一种生活方式。①后现代主义的社会理论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法国,最初渗透于西方文学批评、艺术、建筑、绘画、广告等领域。自从20世纪70年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树勇,唐小松;试论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2 姜丽丽 ,周士新;浅析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3 庞东梅,李德芳;安全观发展的深层次探析[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赵长峰,宋秀琚;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合作观解读[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5 刘今朝;杨兴礼;孙钰霞;熊小庆;;大国在伊朗的能源博弈及中国的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秦伟;;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影响力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任李明;范国平;;中日关系:相互依赖与博弈[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8 黄凤志;;数字鸿沟与国际关系知识霸权[J];东北亚论坛;2006年03期
9 王公龙;多边主义与东亚的安全困境[J];当代亚太;2002年10期
10 陈乔之;建立中越新型合作伙伴关系[J];当代亚太;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戴世双;韩国政府统一政策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3 何英莺;论战后日美军事同盟中的摩擦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春林;国际法上的贸易与人权关系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李艳辉;政治经济的互动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苏晓宏;变动世界中的国际司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郑淑云;单极霸权——20世纪美国国策强度的三次提升[D];吉林大学;2004年
9 刘志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何英;冷战后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建构主义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华炜;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欧阳小刚;朝鲜半岛统一内部障碍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分析[D];延边大学;2002年
3 卢徽;冷战后美国和法国对非洲政策及其比较[D];湘潭大学;2002年
4 黎文龙;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理论与政策[D];湘潭大学;2002年
5 王翔宇;论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D];湘潭大学;2002年
6 王成娟;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利益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7 胡学雷;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8 李敏伦;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政策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戴路;论均势理论及其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曲芳艾;论当今世界民族分离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中建;;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之路——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在我国的发展路向[J];领导科学;2011年20期
2 郝春芸;;无私的爱 无知的爱[J];大众心理学;2007年07期
3 温丽芳;;芙蓉姐姐身陷“饭局门”[J];政府法制;2010年24期
4 张维为;;中国:一个迅速崛起的“文明型国家”[J];党政干部参考;2011年06期
5 陈加飞;;当代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建设”话语[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6 俊歌;;26个“儿女”的爱[J];金秋;2011年13期
7 ;话语新闻[J];浙江人大;2011年07期
8 吴小星;;实习期,我的“誓言”被爱攻破[J];涉世之初;2002年04期
9 俊歌;;26个“儿女”的命运突围 56封“家书”拯救破碎的心[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10 胡玉华;;用爱筑起和谐的小康家庭[J];兵团工运;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吴乃兵;;批判·综合·超越——安德鲁·林克莱特与国际批判理论创新[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4 范玉吉;;论奢侈性消费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之默;话语断裂下的改革之难[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谭丰华;媒体不应在贫富问题上话语失衡[N];上海金融报;2010年
3 ;搭建政府商企间话语平台[N];四川政协报;2009年
4 赵远良;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听“民生话语”,观地方“两会”新风[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 整理;广东社会治理新 话语显新理念[N];南方日报;2011年
7 张晓晖;话语的霸权[N];上海证券报;2009年
8 文化学者 吴祚来;大政治需要小话语[N];东方早报;2009年
9 台盟中央宣传部 刘中威;掷地有声的话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衣鹏;“谁是我们,谁是他们”:被改变的话语版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小新;后殖民·本土论·左翼思潮[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慧;复杂系统与国际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珍;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D];青岛大学;2006年
2 蔡英辉;我国府际争议的现状、成因及其降解[D];苏州大学;2008年
3 陈冬;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权力观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黄华;西方治理理论的价值取向与理论困境[D];吉林大学;2006年
5 方敏;现代性批判与中国现代化[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6 吉献忠;哈贝马斯现代性拯救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年
7 姜颖;中国现代化实践对“现代性”的检视与超越[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周琳;国际关系中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海洋;后现代网络恶搞现象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刘增增;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出现及其重建[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7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6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