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同盟演变趋向及对中国周边安全影响
本文关键词:美日同盟演变趋向及对中国周边安全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美日同盟 演变阶段 发展趋向 中国周边 安全环境
【摘要】:二战后,美日同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次同盟的战略调整都是美日双方在同盟内部自主—安全交易的结果。美国对日本的利用与纵容,使日本的对外自主性和进取性不断增强,特别是美日同盟的常态化军演和日本军事武力的炫耀,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重大影响。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
【关键词】: 美日同盟 演变阶段 发展趋向 中国周边 安全环境
【基金】:教育部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基地资金资助项目《“一带一路”战略的周边地缘政治与国别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71.2;D831.3
【正文快照】: 二战结束以来,美日同盟经历了冷战初期美国对日本的战略管控;冷战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战略利用;后冷战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战略纵容。每次同盟的战略调整都是美日双方在同盟内部自主—安全交易的结果。历史上,美日双方通过反复的谈判协调利益,最终签订正式条约确定同盟安全格局。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铁军;《美日联盟:过去、现在与将来》中译本所存在的问题——兼谈学术著作的翻译质量[J];国际论坛;2002年01期
2 肖f^;王立名;;冷战后美日同盟:从“漂流”到强化[J];现代日本经济;2006年03期
3 贾秀栋;;美日崛起比较及启示[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刘江永;美日重建安全体制与中美日关系[J];外交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5 任东来;形成中的美日轴心及其对东亚的影响[J];战略与管理;1996年05期
6 郭震远;日本新安全战略与今后的中美日安全关系[J];和平与发展;1997年04期
7 张国庆;美日韩:围绕“朝核”同床异梦[J];新闻周刊;2003年31期
8 袁智兵;美日“小北约”透视[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1999年01期
9 王帆;美日经贸关系与美日联盟[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陈先才;;当前美日对台战略的困境[J];统一论坛;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立平;;中美日如何争取共赢和避免安全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冯昭奎;;中美日博弈的辩证法[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1期(总第106期)[C];2012年
3 邢源源;;美日创业活动与交易治理机制比较[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云;;美日台海政策新动向[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普拉什·帕拉米斯瓦兰 美国2049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报编译 陈铭;美日联盟的未来[N];世界报;2010年
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王]N生;“美日+1”难成气候[N];解放日报;2012年
3 刘军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假道伐虢:中美日的力学博弈[N];中国国防报;2013年
4 ;美日韩外长举行会谈 称坚决应对朝鲜挑衅[N];东方早报;2014年
5 特约撰稿人 庞中英;日本的“中美日三角梦”[N];东方早报;2009年
6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夏晓阳;美日首脑会晤:“演戏给中国看”[N];文汇报;2013年
7 本报驻日本记者 田泓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博雅;美日因“绑架问题”怄气[N];人民日报;2013年
8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博雅 本报驻韩国记者 万宇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美日韩磋商朝核问题[N];人民日报;2013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徐潇;欧美日手游市场看上去美 国内公司分羹不易[N];证券时报;2013年
10 丁建庭;建议美日从孔子智慧中得到启示[N];南方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杜峰;美日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明德;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的调整及对中国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2 程美吉;冷战后美日韩三边协调机制及其困境[D];延边大学;2015年
3 刘亭均;美日民用航空交涉(1952-1972)[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金川;论中国崛起对美日同盟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6年
5 马艳斌;中国崛起背景下的美日同盟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6 牛建;美日同盟中的自主—安全交易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张明;美日联盟的强化与国际化趋势[D];外交学院;2005年
8 王晓珂;21世纪初美日同盟关系中的中国因素[D];外交学院;2012年
9 李彩风;冷战后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的差异性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王雪燕;美日同盟的重新定义及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96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9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