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摘要】:从17世纪以来,女性主义经历了从妇女运动的实践阶段,到19世纪的理论初成阶段,再到现在的理论发展阶段。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者打破了传统的政治理论和政治视角,发展了女性视角的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的发展也从“偏执”的自由女性主义进步到了“提倡男女平等”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主要有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并没有像其他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都有较统一的观点,女性主义的各个学派之间也是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入我国,我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发表了诸多的有关论文及著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对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后现代女性主义与其他主要女性主义理论学派如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马克思女性主义和文化女性主义等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各女性主义理论流派之间的特点及差异,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就是女性主义理论的调和理论、中庸理论。 进入新千年后,国际关系理论学者越来越关注后现代女性主义,表明了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重要性的提高,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在女性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研究后现代女性主义不仅能更加丰富女性主义理论,也更有利于从多角度研究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81
【目录】:
- 引言5-6
- 第一部分 后现代女性主义及其发展6-16
- 一、女性主义及其发展6-8
- 二、后现代主义及其发展8-11
- 三、后现代与女性主义11-16
- 1. 妇女运动与后现代女性主义11-13
- 2.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的后现代主义方法13-14
- 3. 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14-16
- 第二部分 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16-23
- 一、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出现16-17
- 二、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概述17-23
- 1. 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质疑17-18
- 2. 后现代女性主义特点18-21
- 3. 后现代女性主义观点21-23
- 第三部分 后现代女性主义与其他派别女性主义的比较研究23-32
- 一、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批判的议论23-25
- 二、后现代女性主义与其他主要流派女性主义之比较25-32
- 1. 自由女性主义25-27
- 2. 激进女性主义27-28
- 3.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女性主义28-30
- 4. 文化女性主义30-32
- 结语32-34
- 注释34-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姝;;法律应该是什么性别[J];法学论坛;2011年02期
2 屠军;戴学英;;后现代主义及其对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负面影响[J];青年思想家;2003年01期
3 缪宏兵;;论后现代主义的和谐发展观[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杨雪英;;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J];党史博采(理论);2007年09期
5 皮野;;后现代主义在俄罗斯的“异样”形态[J];理论探讨;2007年06期
6 尤津;姚西龙;;浅析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建构[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7 张慧颖;;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尤西林;;“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梳理[J];思想战线;2009年05期
9 赵天萌;;经济法的后现代性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10 梁苗;;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J];学理论;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周建萍;;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影像文化[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素卿;;都市地理学的理论光谱与发展趋向:从人文生态学派到后现代主义[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尤娜;;后现代视角下的叙事心理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李峻;刘晓刚;曹霄洁;;现代科技革命与数字媒体艺术互动发展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郭继民;;对“技”的另一种认识——从庄子与西方后现代哲学贯通的角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东风;从后现代主义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李万武;一上路就迷失的教训[N];辽宁日报;2008年
3 肖四新;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折射与变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金惠敏;后现代主义:在思潮之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李丽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N];学习时报;2010年
6 易英;《1940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N];美术报;2007年
7 王守仁 童庆生;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N];文艺报;2007年
8 杨生平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佩里·安德森:后现代主义共生着两种对抗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胡作玄 中科院系统所研究员;数学是后现代思想的根源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后现代主义与新红酒文化[N];财经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7 管小其;启蒙的后现代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10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珍;后现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D];青岛大学;2006年
2 王瑞;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姚云鹤;VI设计延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肖海;我国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魏旭\,
本文编号:1098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9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