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试析中(苏)俄互动与中国社会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09-16 22:00

  本文关键词: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国际无政府状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政法大学》 2007年

试析中(苏)俄互动与中国社会化的关系

阮磊  

【摘要】: 中(苏)俄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外交关系之一,某些时期甚至是中国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主导问题,并影响过国际战略格局的双边关系,因此,通过研究中(苏)俄关系研究中国国家的社会化和从中国国家的社会化的角度研究中(苏)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中国的社会化问题先要总结出关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社会化的相关国际政治理论,本文第一章就是努力于把温特、玛莎·费丽莫和其他学者论述中有关国家社会化问题相关观点抽出并系统化的。温特论证了国家是具有团体施动性的统一整体,而因为国家作为行为体为利益所驱动,有生存发展的要求,所以国际政治理论研究者们是可以把诸如意图、利益、意愿加诸在“国家”上的,这样就完成国家的人格化。国家的人格化的完成使我们可以探讨由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的存在,如同能动的人组成国际社会一样,国家体系中也存在国际社会这一现象。国家通过国家间的互动和国家自身的学习而社会化。国家社会化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国家社会化的途径有两个;温特认为的国家身份的获得和可以从玛莎·费丽莫理论中引申出来的国家的学习(传授)。本文认为学习是国家社会化的最重要途径。 本文第二章的内容是运用上述理论分析中(苏)俄互动与中国社会化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俄关系因为文化建构的不同而表现出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8年约十年的友好时期,两国大体上处于“康德文化”之中,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刚成立的新中国把独立自主看的非常重要,同时又因为与苏联的共同知识、共同利益及对其的认同而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战略,1958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苏联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结束是中国与苏联的敌对时期,两国大体上处于“霍布斯文化”状态中,以上两个时期中国无论与苏联的友好还是敌对都把自己定位为“国际社会的革命者”角色,尤其在第二阶段由于与苏联的交恶,中国甚至视自己为“真正的革命者”、“世界革命的中心”,这一时期由于中国对国际社会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原则有自己特殊的理解,中国不能容忍苏联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而与之决裂,同时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以及中苏对抗造成的国际社会的不稳定使得中国学习到国际社会中处理国与国关系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探索新型的国家关系之路。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今,为中(苏)俄关系的友好时期,两国建立类似存在于“洛克文化"中的国家关系,这是中国对处理以往中(苏)关系的教训和冷战后新的时代特征凸现、国际战略格局转变的学习的结果,这一时期也体现了中国由邓小平时代的国际社会中努力与自身的建设者角色到国际社会的积极的建设者角色的转变,尤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中国新安全观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模仿国际社会中成功大国行为的结果,这一结果用国际制度保障了中(苏)俄间新型国家关系,也是从中(苏)俄国家间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得来,更体现了中国对于国际社会秩序建设的努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822.3
【目录】:

  • 摘要4-8
  • 引言8-11
  •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创新8-9
  • 二、研究范围9
  • 三、研究方法9
  • 四、研究现状9-11
  • 第一章 国家的社会化11-23
  • 第一节 国家的人格化与国际社会11-14
  • 一、国家的人格化11-13
  • 二、国际社会13-14
  • 第二节 国家社会化的定义14-17
  • 一、人的社会化15
  • 二、国家的社会化15-16
  • 三、国家社会化的特点16-17
  • 第三节 国家社会化的途径17-23
  • 一、身份的建构17-19
  • 二、国家的学习19-23
  • 第二章 中国的国家社会化与中(苏)俄关系23-38
  • 第一节 约十年的友好时期23-25
  • 一、中苏间“康德文化”的建构23-24
  • 二、“康德文化”建构的原因24-25
  • 第二节 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敌对时期25-30
  • 一、两国间“霍布斯文化”的建构25-27
  • 二、“霍布斯文化”建构的原因27-28
  • 三、中国角色定位的转变28-30
  • 第三节 80年代初至今的新型关系建立时期30-38
  • 一、中俄间“洛克文化”的建构30-35
  • 二、“洛克文化”建构的原因分析35-36
  • 三、中国国家角色的第二次转变36-38
  • 结论38-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鹏,谭世强,刘遥;从温和建构主义角度谈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黄刚;冷战后美日同盟:建构主义的解释[J];国际观察;2002年01期

    3 张志刚;建构中的东盟安全共同体:一种建构主义的视角[J];国际论坛;2005年03期

    4 王言根;对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03期

    5 赵海立;中马关系及其前景: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思考[J];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6 陈凌;浅析建构主义共同体和平论与东亚安全[J];兰州学刊;2004年05期

    7 赵银亮;中日关系范式的建构主义分析——一项关于日本身份政治的议程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04年01期

    8 王公龙;对日美同盟“再定义”的再认识——以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为视角的选择性分析[J];日本学刊;2002年05期

    9 范菊华;对建构主义的解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7期

    10 肖晞;;后冷战时期的中俄关系:回顾与展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英;冷战后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建构主义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智勇;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D];外交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学雷;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2 茅海燕;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国际无政府状态[D];苏州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肖萍;;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新中国财经干部队伍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叶卫平;;竞争政策、国家利益与中国反垄断法政策目标定位——一个基于系统的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李晓新;;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夏玲,徐静;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创新——试论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方应鸿;;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石国亮;;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江立成;魏婷;;简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探索谈起[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钟哲明;;培育民族精神是搞民族主义吗?[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增刚;董丽娃;;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制度起源与实施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俊梅;杨蓓;;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永成;;中国安全软环境分析——以9.11后美国对华战略认知调整为视角[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10 杨桂宏;;关于山西互助合作问题争论的评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虎;从国家利益视角浅析冷战时期中埃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安德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协调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时丕森;地方政府接受人大监督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两大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经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永;“小泉现象”剖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皓;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形象的优化[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淑芳;俄罗斯外交文化的特点及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4年04期

    2 徐万胜;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三大趋势[J];当代亚太;2000年10期

    3 达图·阿卜杜勒·马吉德 ,张洁;中马关系与马来西亚的对外政策[J];当代亚太;2003年09期

    4 陆建人;东盟的发展道路[J];当代亚太;1999年08期

    5 王子昌;东盟的地理整体与利益整体意识——东盟意识与东盟的发展(Ⅱ)[J];东南亚研究;2003年05期

    6 俞正梁,陈玉刚;中国国际关系的战略转型与理论研究二十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倪世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学派、论战、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郭树勇,叶凡美;试论建构主义国关理论及其社会学渊源[J];国际观察;2002年01期

    9 唐小松;建构主义:解读外交政策决策的一种方法——以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为例[J];国际观察;2002年01期

    10 刘永涛;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认同政治:一个案例分析[J];国际观察;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又中;对“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的阐释[J];教学与研究;2004年10期

    2 张逸波;什么是国际社会?(上)[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01期

    3 庞中英;学习在“地球村”做人[J];世界知识;2005年19期

    4 李超;;不卑不亢,坦然面对国际社会[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8年06期

    5 钟龙彪;;国家社会化:国际关系的一项研究议程[J];欧洲研究;2009年02期

    6 王义桅;;和谐世界观改变国际政治视角[J];决策探索;2006年01期

    7 赵增辉;论国际社会中的求同与存异[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8 时殷弘,吕磊;美国对华态度与中国之加入国际社会──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概观[J];太平洋学报;1995年03期

    9 周丕启;国际社会与国家:国际政治理论的一个视角[J];太平洋学报;1998年04期

    10 张海东;论中国国家社会化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翔;;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宪政法治——国际社会的动态演进与静态存在模式解析[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蓝楠;;国际社会关于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调控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4 谢小庆;;论国际法的历史类型[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康治民;;家庭和谐促健康长寿[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项宇琳;;反对邪教的国际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A];邪教防范与治理对策学术论文精选[C];2003年

    7 浦启华;;韬光养晦与积极的外交战略[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Marilo ruiz de Elvira;;论灾害预防文化[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9 郝振君;;试析国际社会对扫盲教育问题认识的演进过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王刚;;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和谐世界建设问题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蔚;[N];工人日报;2007年

    2 卞晨光;[N];科技日报;2006年

    3 ;[N];人民日报;2006年

    4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可金;[N];东方早报;2011年

    5 王俊鸣;[N];科技日报;2005年

    6 刘铮;[N];中国矿业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汪嘉波;[N];光明日报;2006年

    8 廖政军;[N];人民日报;2007年

    9 富强;[N];四平日报;2006年

    10 马震;[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江海平;国际习惯法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学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张红;论跨国公司角色行为的社会向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豫宁;北极治理模式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6 薛晓芃;国际公害物品的管理[D];外交学院;2007年

    7 高英彤;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共产党对外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丁工;中等强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布局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张东宁;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申耿焕;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战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磊;试析中(苏)俄互动与中国社会化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路云飞;越南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狄希稀;国家社会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刘颖;朝鲜粮食危机与国际社会的援助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5 刘稳;论全球契约的国际政治意义[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祁金水;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探析[D];武汉大学;2005年

    7 黄忠;英国学派的理论与实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官明莹;论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中的地位[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崔铮;军事干涉与国际法基本原则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10 梁媛;媒介外交与国家形象塑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国际无政府状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6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16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c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