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础
本文关键词: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础
【摘要】: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并非仅是迎合政治需要的产物,而是以他早期的社会理论研究为基础。二者的联系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结构化理论中对"结构二重性"的论证支撑了其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对社会民主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福利二元论"的超越;风险类型的转变要求化"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而其实践观和对人之能动性的关注则促使他提出转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然而,这一思想体系尽管缓解了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的困境,却依旧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所面临的双重结构性矛盾。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561306) 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5T80315)
【分类号】:D57
【正文快照】: 吉登斯(Anthony·Giddens)关于“第三条道路”的福利思想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工业化国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福利共识’的瓦解;80年代末以来苏东社会主义体制的瓦解;与此同时,市场原教旨主义又并没有能够缓解全球化资本主义的二难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安东·赫姆瑞吉克;覃伊璇;;社会投资——欧洲福利国家调整的必然方向[J];社会保障研究;2014年01期
2 钱宁;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福利理论的价值取向——对新自由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反思[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高鹏怀;从社会福利国家到社会投资型国家——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变迁与政策调整[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罗云力;“第三条道路”为何不再时髦?[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02期
5 秦晖;“第三条道路”,还是共同的底线?——读吉登斯《第三条道路》[J];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06期
6 黄平;从现代性到“第三条道路”——现代性札记之一[J];社会学研究;2000年03期
7 王坚红;托马斯·迈尔谈“第三条道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远;;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础[J];人文杂志;2016年08期
2 唐智彬;;比较视野中的职业教育现代演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02期
3 林闽钢;;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战略:从消极走向积极[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4 蒋丹丹;高立;;西欧福利国家的发展新方向[J];商业故事;2015年04期
5 郁苗;;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福利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年21期
6 李北群;储杨;;积极福利视角下的大学生社区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10期
7 李德刚;;社会保障的价值诉求与政治基础——兼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2期
8 刘少华;黄蕊;;施罗德时代德国社民党政策调整及其影响[J];理论界;2012年11期
9 谭鹏;;西欧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张冲;;从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看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变化[J];学理论;2012年2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宁;社会福利中的政治道德问题与集体主义价值观[J];思想战线;2003年04期
2 佩里·安德森,费新录;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和教训[J];天涯;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云;吉登斯近期著作批判[J];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12期
2 陈华兴;;社会的自然——论吉登斯超越左右的政治[J];浙江学刊;2006年06期
3 亢莹;;评述吉登斯“生活政治”思想[J];理论界;2008年12期
4 张文喜;郭锐峰;曾富生;;论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9期
5 黄璇;任剑涛;;在国家体系的转变中突显暴力的内在张力——对吉登斯理念的一个增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王晓宁;;吉登斯信任观对缓解当代中国信任危机的启示——一个基于价值观和社会存在双重维度的考察[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7 李清聚;;困境与张力——吉登斯后传统社会中的道德之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8 宋祥秀;;激进政治的未来——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政治构想[J];湘潮(下半月);2011年09期
9 殷叙彝;施罗德、吉登斯谈公民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J];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11期
10 汪建丰;风险社会与反思现代性——吉登斯的现代社会“风险”思想评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琴;;述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朱红文;;社会科学观念的变革与和谐社会的建设[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德慧;政府规模:关键在于职能发挥[N];学习时报;2010年
2 胡颖峰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吴学安;“吉登斯悖论”:是谁阻碍环境文明前行的步伐?[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杭春燕;诗意地栖居,,须破“吉登斯悖论”[N];新华日报;2013年
5 徐迅;不与国际接轨难有经济繁荣[N];国际金融报;2000年
6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一个折中的幻想[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7 郭忠华 中山大学政治学系;对吉登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透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徐桓(学人);吉登斯的尴尬和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郭忠华;从“文本”到“现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郭台辉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走进现场:人物思想研究要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丽萍;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胡颖峰;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郭忠华;解放政治的反思与未来[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中英;吉登斯的信任观及其当代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2 姜学斌;吉登斯现代性理论的文化哲学阐释[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赵云亭;吉登斯的制度性风险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于素芳;吉登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田雪荆;吉登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厦门大学;2008年
6 黄永祥;国家理论:马克思与吉登斯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迪;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分析[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郭锐峰;论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9 张廷峗;吉登斯本体性安全理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林辰;吉登斯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84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18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