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心现场重思“新的普遍”:评论“新天下主义”
本文关键词:从核心现场重思“新的普遍”:评论“新天下主义”
更多相关文章: 沟通的普遍性 一国两制 复合国家 中华帝国 东亚分断结构
【摘要】:最近,中国的各种相关学术论坛也热衷于探讨如何克服欧美中心的普遍主义。那么,我们到底从何寻出新的线索?我们或在走向解析"新的普遍"的过程中所讨论的,即"主权重构"的具体事例中,似乎已经有了一些值得参考的线索。在本文中,笔者想从"主权重构"的角度,探讨中国方面提出的"普遍",即"新天下主义"的核心内涵与意义。为了这另一种普遍的探讨避免过于抽象,笔者会在流动的历史的特定时空中,尤其是从"核心现场"的角度,对此进一步进行解析与重思。在本文中,笔者针对仍然处于分断状态的朝鲜半岛(作为核心现场之一)而提出的复合国家论这一主权重构论与东亚(大)分断结构论和"新天下主义"进行比较。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比较,是因为笔者认为核心现场中存在着能够使沟通变为可能的普遍要素,这一探寻过程让我们更深入认识到"沟通的普遍性"如何可能。
【作者单位】: 韩国延世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一、为何谈论“新的普遍”:共享的普遍与沟通的普遍性笔者想在这篇文章中谈“新的普遍”。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的知识界开始出现的东亚话语1,延续至今,成为一种批判性地区主义,起到在东亚地区可以共享的思想性、实践性资源的作用,如果这一东亚话语要成为(至少)在未来东亚地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志强;;中韩人文交流对于区域未来的意义——读白乐晴《分断体制·民族文学》[J];文化纵横;2014年04期
2 白永瑞;;中华帝国论在东亚的意义:探索批判性的中国研究[J];开放时代;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永瑞;;东亚分立格局与相互间的情感因素[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2 白永瑞;;从核心现场重思“新的普遍”:评论“新天下主义”[J];开放时代;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念群;;超越“汉化论”与“满洲特性论”: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林民旺;;沃马克的结构性错误知觉理论研究[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2期
3 汪晖;;琉球:战争记忆、社会运动与历史解释[J];开放时代;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强;;中韩人文交流对于区域未来的意义——读白乐晴《分断体制·民族文学》[J];文化纵横;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臧春艳;何俊佳;高小全;;气压对分断电弧两相转变过程的影响[A];第一届电器装备及其智能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谭志龙;陈松;管伟明;郭俊梅;;AgNi10低压直流单次分断燃弧机理及电腐蚀形貌的试验研究[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丽;航空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电弧动态过程的仿真[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静;全商国分断小说《阿贝的一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赵天意;电动斥力型限流断路器分断结构分析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刘亚奇;桥式触头分断电弧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85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18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