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中国朝鲜族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在韩中国朝鲜族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也变得更为广泛。人口的全球性流动促使国际移民现象不断深化,国际移民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为了弥补韩国的劳动力不足问题,韩国政府制定多项引进外国劳动力的政策,尤其是对海外同胞的移民政策。任何时期韩国对中国朝鲜族移民政策的调整都是以维护韩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如今,中国朝鲜族移民到韩国的数量已近70万人次。中国朝鲜族与韩国有大体相同的语言、文化、习俗,较之其他国家的移民者,中国朝鲜族可以更快的适应并融入韩国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国朝鲜族选择移民韩国,是因为:一方面,在韩中国朝鲜族可以学习韩国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在韩中国朝鲜族可以通过在韩工作提升自身生活水平,提升自身的价值。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在韩中国朝鲜族对韩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韩国政府一直在尽力保障中国朝鲜族在韩国的正常生活,但是中国朝鲜族在韩国生活的很多方面仍受到限制,不得不承认,现在还有很多韩国人带着歧视的眼光看待中国朝鲜族。韩国应将韩国人与中国朝鲜族的共同发展看成影响中韩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竭尽全力去实现多文化政策的真正价值。韩国应该采取更多的方针政策来保护在韩中国朝鲜族的权益和需求,让韩国人真正了解中国朝鲜族,认同他们对韩国的贡献,尊重他们的文化差异与民族认同。想要更好的促进中韩关系发展,就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中韩的美好未来,并继续探索更好的政策方案来推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良好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2.331.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圣钦;;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评《中国朝鲜族革命斗争史》[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4期
2 李梅花;;中国朝鲜族国家认同研究综述[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朱在宪;关于中国朝鲜族语言文字现状和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04期
4 金炳镐,泰成;中国朝鲜族人口流动与社会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03期
5 金钟国;对中国朝鲜族的反思及展望[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朴今海,郑信哲;略论中国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姜孟山,金淑子;中国朝鲜族的特征和优势[J];东疆学刊;2001年04期
8 ;中国56个民族简介[J];当代贵州;2011年05期
9 李锐锐;孙雪岩;;综观新中国朝鲜族社会的变迁发展——记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1期
10 许辉勋;;中国朝鲜族民俗的文化特点之宏观考察[J];东疆学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虎雄;;全球化与多元共生时代的文化战略——以中国朝鲜族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为主[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张子波;杨康鹃;金雄吉;金艳花;;中国朝鲜族CCR5△32基因突变的研究[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3 张子波;杨康鹃;金雄吉;金艳花;王欣昊;;中国朝鲜族Ⅰ型胶原蛋白A2、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吕瑞东;建立中国朝鲜族博物馆[N];吉林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春荣;延边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开工建设[N];延边日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杨守玉;中国朝鲜族非遗展馆接待客人4.4万人次[N];延边日报(汉);2011年
4 记者 战德全;文化战线要以展示中国朝鲜族风貌为己任[N];延边日报;2006年
5 记者 王军;帽儿山下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N];延边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军;《中国朝鲜族移民史研究》出版[N];延边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颜玉芝;为繁荣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尽心尽责[N];延边日报(汉);2010年
8 明亮;踏着古老歌谣走过沧桑巨变[N];延边日报(汉);2011年
9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导演 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制片人 刘立京;从“小家”透视出民族的“大家庭”[N];中国艺术报;2012年
10 景志英;自觉传承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N];延边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崔玉花;解放前中国朝鲜族歌谣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3 金英兰;中国朝鲜族小说与在日朝鲜人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全美英;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民族教育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全信子;中国朝鲜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苏庭;关于《中国朝鲜族文学通史(下)》朝汉翻译的实践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2 高春艳;关于《中国朝鲜族文学通史》(下册)的朝汉翻译实践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3 郑香丹;中国朝鲜族大学生英语节奏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4 申兰雪;在韩中国朝鲜族对当地社会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6年
5 曹琳瑛;当代中国朝鲜族小说中的佛教因子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6 朴光星;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朝鲜族社会的重组[D];延边大学;2000年
7 李丛丛;中国朝鲜族小说中的韩国人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金晶花;中国朝鲜族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歌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姜成;中国朝鲜族体育的文化审视[D];延边大学;2007年
10 李泰周;中国朝鲜族民族自治的历史和现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13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21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