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反全球化运动_反全球化运动的“全球化”
本文关键词:反全球化运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反全球化的言论与作为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全球化针锋相对,体现了后冷战时代愈来愈清晰的意识形态分界线。反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一场世界运动
今年4月21日,加拿大魁北克第三届美洲国家组织高峰会场外,大批反对组建全部美洲国家(除古巴外)自由贸易区的示威群众情绪激昂,当局如临大敌,警民严重对峙;6月15日,欧盟首脑会场外,两万多反欧盟、反美国和反全球化的欧洲人示威抗议,随即发生骚乱,景色优美的瑞典西南海港哥德堡成了“ 战场”。
从1999年西雅图反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规模骚乱算起,两年来,几成习惯,反全球化示威往往针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国际会议,而且每一次几乎都会不幸地演变成会议东道国与抗议者的严重暴力冲突。
更充满悖论的现象是,当今的反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一场世界运动,反全球化运动本身已经“全球化”了。
来自全球各地的工会、环保活动者、性别平等主义者以及无政府主义者与极端主义者等,因为反全球化而走到一起。他们当中年轻人居多。
不过,正如西雅图世贸组织会议、魁北克美洲国家组织会议与哥德堡欧盟首脑会议遭遇的抗议所展示的:反全球化的中心与动力源在西方与其他发达地区,因为那里也是全球化的中心与动力源。
有意思的是,布什这次首访欧洲,在西欧(西班牙、比利时与瑞典)遭闻大批反全球化人士的抗议声浪,但在东欧(波兰、斯洛文尼亚)的情况却没有那么糟。
发达的传媒让人们迅捷目击街头抗议,反全球化的各种观点却往往不为人知。
民主主义、生态主义、女权主义、和平主义者等虽然都各有其反全球化的观点,但它们也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为现在的全球化严格意义上应叫“公司全球化”,这样的全球化不是社会一体化的动力,而是社会解体的力量。公司主导的全球化使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不平等、不公正进一步加剧。
认为地球环境将因为市场全球化而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发达国家普遍把“ 旧经济”部门转移到第三世界,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工业化,结果全球工业化,人类环境不堪重负。
认为全球化不过是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的伪善说辞,因为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方面总是很保守。
全球化的拥护者相信全球化会带来进步,比如富者会愈富,穷者也会变富,因此有助于许多世界问题的解决。反全球化者承认全球化能带来一些诸如性别平等与强调普遍人权等方面的进步,但他们认为,与全球化带来的“灾难”相比,这些“进步”简直不值一提。
反全球化的言论与作为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全球化针锋相对,体现了后冷战时代愈来愈清晰的意识形态分界线。反全球化的后面是对丧失的惶恐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去年4月发表了《千年报告》。该报告谈及反全球化问题,他认为:“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更广义地说,全球化对许多人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这些力量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 ……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而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会被全球化的声浪淹没。”
安南报告从一个最典型的角度解释了反全球化现象。但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全球化的利益”分配问题,批评者们提出了更尖锐问题———“谁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一个结果是“第三世界化”————发达国家出现了贫困化与边缘化群体(虽然这种贫困与边缘化不能与穷国类比),第三世界国家却出现了大批可以在全球经济中行动自由、富可敌国的新富。如美国与加拿大贫富两极分化日益明显,而墨西哥则出现很多世界级的跨国公司与亿万富翁。
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增加竞争力而向外转移投资、原有“福利国家”制度在全球化冲击下开始崩溃、合法与更多是非法的外来移民大量进入,于是当地居民把自己失业与收入下降的原因归咎于全球化。
在第三世界国家,富者进入全球经济体系,但穷人、弱势群体与土著居民仍然度日艰难。在本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的经济紧缩计划下,那些不能面向出口的或者竞争力不强的大批中小企业萧条甚至破产,金融危机又使得千万人的收入大幅降低。
总之,无论富国还是穷国,虽然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潜力与可能,但全球化同时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人类切身利益,变得更加不确定与不安全。他们反对全球化的后面是对丧失的惶恐。
反全球化运动与观点鱼龙混杂,有些行为与观点是显然错误、过激、非法和非理性的。反全球化示威者攻击国际组织,就是找错了宣泄的对象。
但是,参与运动的多数人士也并非某些媒体所说的“无政府主义者”、“新法西斯主义者”与“极端主义者”。反全球化示威中,一些极端口号与行为不可避免,后果也相当糟糕,但它们不是主流。
反全球化运动的真正问题在于,他们的许多观点虽然切中要害,却不能提出建设性的方案。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两大势力还没有交集,最近发生在北美与西欧的新事件表明,两种力量的对立在升高。双方都不可能接受彼此的逻辑,对立将继续。因此,预料反全球化现象还要深入发展。更多值得思索的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表面繁荣的背后确实隐藏着严重的问题与危机。全球化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说明全球化之下的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在严重脱节。如果我们希望看到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并造福于大多数人,就必须纠正全球化的片面性。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成为当前全球化进程中急需调整的方向。
反全球化运动中孕育着新的世界矛盾。当前的世界矛盾仍然是穷者与富者的对立,它通过各种诸如社会抗议、贸易争端、民族(种族、族群)冲突、反美主义、反自由贸易、反地区集团化、文化冲撞等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全球化加速的情况下,,未来世界的危险性确实来自公司(资本)的统治、技术的统治与少数集团、寡头国家的统治,即人们正在讨论的“全球民主赤字下的全球治理”。上述哥德堡示威“三反一体”的特点———反欧盟(在众多欧洲人看来,欧盟只是欧洲政治精英的得力工具,缺少充分的民主基础)、反美国(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并且以自己的意志统治世界)与反全球化结合在一起———正反映了这一问题。
环境问题与全球化的关系不一定是直接的,但最近十几年加速的全球环境恶化正好与加速的全球化一致,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现象。
民族国家认同问题在全球化进程中也变得空前突出,反全球化者不认同全球化主张者弱化民族国家的逻辑,因而两者日益分属于不同的集团。今天的世界现实是:不是工人无祖国,而是跨国公司与那些不愿意打领带的精英阶层无祖国;那些无法在全球经济中支配自己命运的人更需要新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国家。多样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国家如何与单一的全球经济共存是世界性的挑战。
《南方周末》
本文关键词:反全球化运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9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2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