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胡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07:46

  本文关键词:胡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研究 出处:《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胡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工作者


【摘要】:胡绳(1918-2000),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历史学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深受时局影响的胡绳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进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胡绳把他的一生献给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事业,在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本研究试图将胡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作一个初步的系统的梳理,并分析其给予我们的现实启示。本文由引言和正文组成:在引言中概述了选题缘由和研究现状。正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对胡绳的理论生涯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其中包括少年、青年、中年、晚年四个阶段。第二部分,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工程,说明胡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积极参与者,从“大众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两个方面总结了启示。第三部分,阐述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面,说明胡绳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重要开拓者,从史学理论创新、史学大众化和史学工作者修养三个方面总结了启示。第四部分,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说明胡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阐释者,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通俗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普及与发展两个方面总结了启示。第五部分,从理论工作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关系的视角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理论工作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主体,要尊重和维护理论工作者的主体地位,理论工作者要肩负起推动理论创新的历史使命。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宗勉;;难忘的教诲——回忆在胡绳同志身边的日子[J];百年潮;2000年12期

2 李传华;李传华同志致电痛悼胡绳同志[J];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01期

3 魏久明;胡绳最后日子的片断思绪[J];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02期

4 宋义明 ,张成林 ,杨艳生;关于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一处时间错误的考证[J];党史纵横;2004年01期

5 ;胡绳同志的发言[J];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02期

6 林庭芳;应当尊重胡绳教授的原意[J];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01期

7 ;沉痛悼念胡绳同志[J];百年潮;2000年12期

8 金冲及;忆胡绳同志[J];党的文献;2001年01期

9 庞松;追思胡绳同志,开创党史研究新局面[J];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01期

10 邢棠;胡绳对《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的关怀[J];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绳中国理论学术界的宗师[N];广州日报;2003年

2 ;中国社科院研讨胡绳学术思想[N];光明日报;2000年

3 ;胡绳同志生平[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苏双碧;和胡绳交往二三事[N];光明日报;2000年

5 ;胡绳学术晚年的新辉煌[N];光明日报;2002年

6 姚景灿;胡绳与襄樊[N];中国档案报;2008年

7 石仲泉;胡绳 重要学派的杰出代表[N];北京日报;2000年

8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 石仲泉;胡绳晚年的新思想、新观点[N];北京日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马勇;胡绳对近代中国的个性化解读[N];北京日报;2013年

10 郑成宏;第四届“胡绳青年学术奖”近日启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胡现岭;胡绳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姝红;胡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宣传[D];渤海大学;2015年

2 管玄同;胡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6年

3 汤蕙嵘;胡绳早期哲学思想研究(20世纪30-40年代)[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4 黄蕾;胡绳晚年中间势力思想评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1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331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c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