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国对东盟文化外交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12:31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中国对东盟文化外交研究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国际文化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随着冷战的结束,文化更加突显其在国际关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关注发展国家间的文化关系。文化外交在冷战后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外交内容,是继政治外交、军事外交和经济外交之外的“第四极”,并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新世纪以来,我国将文化外交提升到新的高度,使之成为我国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历了冷战时期的相对低落,中国同东盟组织的关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迎来新的发展,并在新世纪之初发展迅速。这段时期,双方更加关注经济合作、地区安全方面的问题,文化交流合作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有天然的优势,为双方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文章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论文的构架。中国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树立国家在该地区的良好形象,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促进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文章对中国在东南亚的“孔子学院”、旅游合作、传媒合作、教育交流合作等文化外交实践进行分析,旨在探析中国对其文化外交存在的不足及障碍性因素。 本文认为,中国对东盟的文化外交尚存在许多不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要抓住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制定符合实际的文化外交战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创造民族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在文化外交中的贡献率;重视中国对东盟文化外交的理论研究,为文化外交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东盟对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双方关系影响着中国走向世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战略。虽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外交实践已经较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中的不足,尤其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该地区文化外交上的差距。在国内,中国对东盟文化外交研究尚不多,本文希望能做一些浅显的探索,弥补在该领域的空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12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仕杰;中华武术在印尼孔子学院的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2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332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