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素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素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知识社会学 构成要素 关系要素 社会存在
【摘要】:知识社会学就知识或思想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所作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和知识社会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除包括学界已有共识的基本构成要素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客体要素外,还应包括媒介前述主客体关系的关系要素,即利益要素(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利益需求)、视角要素(由特定历史条件决定的主体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视角)、行动要素(为了实现民族利益而将特定视角下形成的理论认识付诸改造中国的实践行动)和竞争要素(不同主体利益、视角和行动之间的竞争)。正是通过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or thought and social existence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has very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Marxism in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incipl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basic element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nclude not only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Marxism Sinicization, but also the relation elemen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mentioned by the media. That is, the interest factor (the interest demand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save the nation and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angle of view factor (the subject determined by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to view Marxism and China's actual perspective)). Elements of a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formation of a specific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practice) and the elements of competition (different interests of the main body). It is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of these elements that Marxism in China develops continuously in the dialectical cycle of cognition and practice.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5年)规划项目“知识社会学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素研究”(15KS17) 2013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素研究”(MKS13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1
【正文快照】: 自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之后,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就一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素研究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怎么化”问题的必要组成部分,也备受学者关注,并因此产生了许多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生平;;试析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理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曹文彪;;人、内驱力、抵制与知识的等级——舍勒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及其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3 林建成;;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关于青年思维方式的论述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1期
4 方乐;;法官判决的知识基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岳平;;犯罪学价值实现处遇的反思——知识社会学的立场与方法[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3期
6 高宁;;社会科学的价值论困惑——基于知识社会学的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1期
7 欧阳英;;关于知识社会学的政治哲学分析——从马克思、舍勒、曼海姆到福柯[J];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8 丁晓东;;重新审视法律现实主义——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考察[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李洪君;张小莉;;知识谱系与技工短缺——知识社会学解析[J];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10 喻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种知识形态的考察[J];政法论丛;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耀南;“知识社会学”在中国[N];光明日报;2003年
2 孙明哲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知识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从舍勒到舒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建忠;唯物史观视域中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帅;知识与幸福[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强;知识与行动:一种结构性关联[D];上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徽翰;从“决定”到“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樊宗洋;古典知识社会学的历史逻辑[D];安徽大学;2007年
3 秦义;知识的产生与演进: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剖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飞;意识形态分析:一个知识社会学视角下的探索[D];安徽大学;2005年
5 夏波;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与知识社会学[D];安徽大学;2004年
6 赵超;布迪厄的知识社会学及对法国知识社会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D];南开大学;2009年
7 宋彩琴;对中小学教材的知识社会学审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庄越;学术与时势:对魁阁学术社群的知识社会学考察[D];云南大学;2013年
9 孙阳;中国“教育现代化”学术运动的知识社会学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高水红;教科书话语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57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35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