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分析的“东突”恐怖主义犯罪原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统计分析的“东突”恐怖主义犯罪原因研究 出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统计分析表明,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受教育程度和新疆互联网用户总数的增长对我国恐怖主义指数的影响度有差异。影响最大的是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总数的增长,其次是受教育程度差异,最后是新疆居民恩格尔系数。我们在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过程中需要根据恐怖主义的成因影响程度来决定反恐措施,争取反恐斗争的最终胜利。
[Abstract]: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ngel coefficient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growth of the total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in Xinjiang on China's terrorism index have different degrees. The greatest impact is the total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and the popularity of network growth, followed by the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level, and finally Xinjiang resident Engel coefficient. We need to decide on anti-terrorism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terrorism in preventing and combating terrorism crime in the process of the final victory for the struggle against terrorism.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统计分析的新疆恐怖主义问题研究”(14BZZ03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5.5
【正文快照】: 随着恐怖主义危害的逐步升级,探究恐怖主义度和网络等变量,利用2004—2014年的统计数据,产生的原因、剖析恐怖活动产生的现实和理论基础通过回归模型构建,定量分析这些因素对“东突”已成为社会科学学者甚至自然科学学者的重点研究恐怖主义犯罪的影响。领域。自然科学学者根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亚刚,何荣功;论恐怖主义犯罪的内涵[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学文;;试论恐怖主义犯罪[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12期
3 叶俊;;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对策初探[J];公安研究;2008年06期
4 于靖民;;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与现状分析[J];中国司法;2009年02期
5 周灵芳;;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与解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贺红梅;;恐怖主义犯罪新动向及其防治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潇;;遏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樊丽芳;;我国跨境恐怖主义犯罪特征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9 梁栋;;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演变和成因[J];商业文化;2010年04期
10 喻义东;;论恐怖主义犯罪的恐怖工具性[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康均心;王均平;;恐怖主义犯罪的文化解读[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岳平;;恐怖主义犯罪特征及对策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韩旭;;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4 韩旭;;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5 张旭;;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现状、问题与应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6 裴向云;王芳;;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控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周婷玉;我拟参加制止核恐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艳梅;论绿色恐怖主义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单鸣嵩;中亚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3 高娜;恐怖主义犯罪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4 张潇;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遏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伍伟;中亚各国对新型恐怖主义犯罪联合防治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6 欧阳舒睿;“东突”恐怖主义犯罪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7 孟楠楠;恐怖主义犯罪立法完善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陈营辉;新疆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瑞红;刑法在反恐怖主义犯罪领域的困境和出路[D];河南大学;2013年
10 玛丽亚木·依明;区域性反恐合作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5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38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