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传统中和思想对协商民主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8-01-08 13:14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中和思想对协商民主的当代价值 出处:《思想战线》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协商民主 中和思想 和而不同


【摘要】: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其主要目的是对传统代议制民主进行补充和修正。协商民主虽然是西方的舶来品,但作为一种多元和包容精神的体现,在中国却有深厚的文化和制度根基,特别是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二者都强调多样的统一和动态的平衡,要求包容和吸纳不同的意见、观点和利益要求,要求和而不同,和谐共存而又不千篇一律,存在差异而又不相互冲突。当前中国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对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进行批判性借鉴,既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又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同时,还要努力实现协商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拓宽协商民主的范围和领域。
[Abstract]:In 1980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was a new paradigm of democratic theory in the West, whose main purpose was to supplement and amend the traditional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although it was an import of the West. However, as a embodiment of the spirit of pluralism and tolerance, there are deep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in China. In particular,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agreem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Both of them emphasize the unity of diversity and dynamic balance, and require the inclusion and absorption of different views, views and interests requirements, the requirements of harmony but different. At present, if China wants to develop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can make critical reference to the neutr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e should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endow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a new connotation of the time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trive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the means and ends of negotiation and broaden the scope and field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分类号】:D621.5
【正文快照】: 虽然中国对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比西方晚了20多年,但是中国对协商民主的实践却比西方早了半个世纪,并且协商民主的精神很早就在中国政治制度的设计中有所体现。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求“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这与协商民主所倡导的多元共存、理性对话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家祥;传统思想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杜建国;;科学发展观与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3 董承耕,周道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4 赵扬;;从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思想文化看经济改革[J];理论探讨;1989年01期

5 魏常海;以“和诤”思想为中心看中韩传统思想与现代化[J];当代韩国;2001年04期

6 何小霞;张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创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年02期

7 刘晓刚;;浅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5期

8 方蔚林,陆永峰,胡金利,田敏,张万新,谢昊,徐磊;对传统文化我们 怎样看待……[J];学校思想教育;1994年04期

9 陈镇宏;;青年应该站在观念现代化的前列[J];青年研究;1986年05期

10 兰芳;;扬弃传统和谐 构建现代和谐[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郑松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究竟是什么[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郑奕;;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宇文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华民族的和谐精神[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田源;;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A];学习 坚持 发展——青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信阳师范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教授 杜超充;传统文化的现代境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亓慧亭;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N];济南日报;2007年

3 ;中国杰出思想家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N];光明日报;2002年

4 邹兆辰;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解读[N];光明日报;2005年

5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郝立新;文化建设中的现代性与传统性关系[N];光明日报;2011年

6 左健;说出了中华民族的“心里话”[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北京师范大学 张曙光;社会建设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N];光明日报;2011年

8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研究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跨世纪工程[N];新华日报;2006年

9 雷依群;重新认识秦亡汉兴[N];光明日报;2003年

10 何明星;中国人图书阅读消费:传统文化是基本底色[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学琪;台湾现代建筑创作对传统文化的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2 盛婕;圣诞节在中国当代社会的接受与影响[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97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397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