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他者”的中国与日本海洋国家身份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8-02-04 12:30

  本文关键词: 日本 海洋国家身份 脱亚入欧 中国 他者 中日关系 钓鱼岛争端 出处:《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是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形成过程中持久和最重要的"他者"。冷战结束后,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亚洲首次出现两强格局。在政治和知识精英主导下,日本分别建构了中国的"安全关切"、"安全威胁"和"敌人"意象,并通过"去中国化"和"污名化"中国,完成了自身海洋国家身份的建构,进而将其战略化为重要的国际博弈工具。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及其战略化,是日本对自身身份与道路的自主选择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符号化的国际政治斗争话语。随着中日海上力量的共同崛起及其战略的"海洋转向",中日海洋竞争将会加剧,也预示着中日海洋战略将会相互观照和塑造。
[Abstract]:Chi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other"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Japan's maritime state identity.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rise of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n Asia, there are two major powers, dominated by 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elites. Japan has constructed the image of "security concern", "security threat" and "enemy" of China, respectively, and has completed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own maritime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de-Chinalization" and "stigmatization" of China. It is Japan's independent choice of identity and road and the realistic need of nation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o turn its strategy into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game tool. It is also a symbolic discours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ruggle. With the common rise of maritime power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the strategic "ocean turning", the maritime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will intensify. Also foreshadowed that China and Japan will look at each other and shape the ocean strategy.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基金】:“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专项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编号:CWZ201505)联合资助
【分类号】:D822.331.3
【正文快照】: 导言 国际体系中鲜有国家像日本一样对自己的身份纠结不已。日本的存续与发展高度依仗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外部世界又变动不居,这或许是日本身 份纠结的根源。自“明治维新”以来的东西—欧亚身份之辩至今不绝,然而,日本政治和知识界对作为海洋国家的认知虽有起伏却绝少受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文中;;论中国国家身份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影响[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夏建平;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和平内涵——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建构主义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1期

3 蔚彬;;转型期中国国家身份认同的困境[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7期

4 李慧明;;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身份[J];学术论坛;2007年12期

5 王立新;;在龙的映衬下:对中国的想象与美国国家身份的构(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8年04期

6 王立新;;在龙的映衬下:对中国的想象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7 郭兵云;卓旭春;;当代中国四种国家身份的关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李开盛;胡贵生;;民族复兴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国家身份选择[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年01期

9 甘均先;;国家身份与国际安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馨元;甄旭雷;;国家身份认同在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中的作用[J];人民论坛;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江慧;;以国家身份的视角定位中国的“国家责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王义桅;中国的四种国家身份[N];东方早报;2008年

2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严双伍;中国崛起需正确审视中国责任[N];湖北日报;2014年

3 陈冰;在“美国后院”树立中国坐标[N];深圳特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智勇;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D];外交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兵云;当代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尹俊杰;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中国国家身份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康文中;中国国家身份对中国和平发展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慧明;国家身份理论与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雷文佳;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国家身份定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乐恒;奥巴马政府政策与印度国家身份的矛盾[D];复旦大学;2011年

8 董锋磊;中国国家身份建构与东北亚地区秩序变迁[D];辽宁大学;2013年

9 王磊;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的身份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丽;建构主义视阈下国家身份问题的研究[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08年



本文编号:1490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90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d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