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荒漠及其抚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5 06:52

  本文关键词: 农村 空巢老人 情感荒漠 精神抚慰 出处:《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和解体这样六个阶段。空巢本是家庭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但是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农村空巢老人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较少,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农村空巢老人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存在着一定的精神需求,主要包括家庭团圆、子女孝顺、子女成功及再婚四个方面。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的精神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内心情感荒漠的现状非常严重,存在着内心空虚、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并患有心理疾病,甚至会引发空巢综合症,普遍有情感荒漠的问题。由于我国传统农村的乡土性及血缘特点,现实中对空巢老人的情感抚慰的主体主要包括子女、邻里、亲友、政府等,故抚慰空巢老人情感的机制首先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家庭负责”,实现多部门联动,三者应各自发挥作用,相互配合。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为抚慰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还应该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的种类和覆盖面。最后,要坚持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浓郁氛围,提倡精神赡养,使尊重老年人成为一种社会公共意识。
[Abstract]:According to family life cycle theory, family life cycle generally includes six stages: formation, expansion, stabilization, contraction, empty nest and disintegration. Empty nest is a necessary process of family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the extreme im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rural empty-nesters are less concerned by the state and society, and have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The rural empty-nesters have a rich emotional world and have certain spiritual needs. It mainly includes family reunion, filial piety of children, success of children and remarriage.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various conditions, their spiritual needs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satisfi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ner emotional desert is very serious, and there is an inner emptiness. Loneliness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suffering from psychological diseases, or even lead to empty nest syndrome, there are generally emotional desert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In reality, the main body of emotional comfort to empty-nesters mainly includes children, neighbors, relatives and friends, government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mechanism of soothing the feelings of empty-nesters should first insist on "government leading, social cooperation and family responsibility", and realize multi-department linkage. The three should play their respective roles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Secondl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hold that the consciousness of material decision should be realized. In order to soothe the feelings of the rural empty-nest elderly, a new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hould also be established. Finally,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respecting the elderly and loving the young, create a strong atmosphere of respecting the elderly and loving the elderly in the whole society, advocate spiritual support, and make respect for the elderly become a social public consciousness.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6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邦华;;农村空巢老人,谁来关爱?[J];江淮;2006年06期

2 张大圣;;新形势下关爱“空巢老人”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年04期

3 丁海峰;;“空巢老人”——谁解个中滋味[J];就业与保障;2007年02期

4 柳林独客;;愿“空巢老人”远离孤独[J];人民公安;2008年04期

5 徐剑英;;从身边的“空巢老人”说说老有所养[J];宁波通讯;2008年03期

6 孟f ;黄佳豪;;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亟待关注[J];社会福利;2008年04期

7 陈建兰;;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实证研究——以苏州农村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04期

8 李方泰;王子鸣;卜凡秀;;绥化学院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张微娜;;关爱空巢老人:构建多元化养老保障服务体系[J];经营管理者;2010年12期

10 陈方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福建省学会上杭研究小组;林锦添;钟振华;邱仲基;范志喜;张昌林;邱美玲;罗德洪;;关于上杭县“空巢老人”情况的调查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2 福建省学会建阳研究小组;;建阳市“空巢老人”情况调查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3 福建省学会永安研究小组;;永安市“空巢老人”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4 福建省学会福清研究小组;;福清市城乡“空巢老人”状况调查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5 福建省学会漳浦研究小组;;漳浦县“空巢老人”调研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6 ;福州市“空巢老人”情况调查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7 三明市老年学学会调研组;蓝建英;;三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8 彭世灯;徐祖权;;宁德市“空巢老人”情况调查报告[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9 赖剑呜;;从另一视角关注农村“空巢老人”[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三)——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五——“空巢老人”问题[C];2009年

10 周树基;;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期待[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4期(总第84期)——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与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文选[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野;关心空巢老人[N];安徽日报;2006年

2 侯世标 段贤来 何宏葆;六大难题困扰“空巢老人”[N];安徽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马全祥;“空巢老人”盼望老年餐[N];北京社会报;2006年

4 蔡敏;“空巢老人”成病患高发人群[N];中国老年报;2007年

5 严万达邋唐瑛;农村空巢老人寂寞谁人知[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丁国元邋本报实习生 王邵丹 杨晓丽;值得关注的空巢老人抑郁症[N];工人日报;2007年

7 衣琼;温暖送给“空巢老人”[N];贵阳日报;2007年

8 吴思勇;政府为空巢老人雇“保姆”[N];南昌日报;2007年

9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陶立群;空巢老人需要三大保障[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 孙启洋;农村“空巢老人”情况分析与对策[N];中国社会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芬;“空巢老人”伦理问题探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付睿;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实证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秀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4 黄艳香;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喜忠孝;空巢老人群体成因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6 陈海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7 马平川;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8 李书宁;城市空巢老人赡养权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9 蔡玮娟;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谢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12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512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f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