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参与、健康促进与失能预防——基于积极老龄化框架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 社会活动参与 健康促进 失能预防 工具变量法 出处:《中国人口科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活动参与作为"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内容,是影响老年人健康、预防失能的重要因素。文章以积极老龄化为框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纵向调查数据,估计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健康与失能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1)社会活动参与和老年人健康之间存在内生性,不考虑内生性会显著高估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正向影响,大约高估20.7%;(2)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健康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且结论具有稳健性;(3)社会活动参与具有显著、稳定的失能预防作用,相对于身体失能,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工具性失能有更积极的预防作用;(4)社会活动参与对处于弱健康水平的老年人有更积极的影响。文章对积极老龄化理念的系统性认知进行辨析,并从核心支柱、辅助支柱两个角度,提出实践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框架性建议。
[Abstract]:Social participation, as the core content of "active ag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and preventing disabilit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ongitudinal survey data of Chinese elderly population health in 2014, i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active ag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n endogen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and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on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was significantly overestimated if we did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sitive impact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on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After us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to solve endogenous problems, social participation has a positive positive impact on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an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has a significant and stable preventive effect on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Relative to physical disability, Soci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has a more active preventive effect on the instrumental disability of the elderly. (4) Soci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has a mor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lderly with weak health level. This paper discriminates and analyzes the systematic cognition of the idea of active aging. And from the core pillar, auxiliary pillar two angles, put forward the frame suggestion of practice active aging idea.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D66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康民;;失能国家和全球稳定[J];世界环境;2011年05期
2 梁钟元;张云英;;农村失能老年人社会照护体系研究综述[J];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10期
3 徐蓉;;失能老人安养困局[J];晚霞;2011年23期
4 杨团;;新型养老养生、产出性和长期照护并举[J];社会福利;2010年01期
5 王玉环;刘艳慧;黄方超;;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2期
6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张恺悌;孙陆军;牟新渝;王海涛;李明镇;;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1年02期
7 丁怡;;失能老人照顾责任公共化与长期照顾制度的建立[J];统计与决策;2012年06期
8 魏彦彦;孙陆军;;失能老年人获得家庭支持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6期
9 况成云;邓平基;周尚成;陈萍;马菊华;况丽;;基于伦理学视域的失能老人照护服务体系研究[J];医学与哲学(A);2013年07期
10 徐国娇;;浙江嘉兴市:失能老人照护问题与对策[J];社会福利;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丽华;;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2年第2期(总第90期)[C];2012年
2 邢华;;我国将为失能困难老人发放护理补助[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3年第2期(总第94期)[C];2013年
3 周粤;;西安市老龄办组织召开西安市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状况实地调研阶段情况座谈会[A];陕西老年学通讯(总第98期)[C];2014年
4 ;构建城市失能老人亲属照顾者社会全面支持体系之探讨[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5 罗瑞;;略阳县老龄办、老年学学会看望慰问失能老人[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3年第4期(总第96期)[C];2013年
6 祝玉梅;;提高护理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A];老龄产业研究文集[C];2012年
7 朱建程;孙仲彝;陈毓秀;;退休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质量基本问题的探讨[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1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映荃 高莎;失能老年人照护困扰中国家庭[N];工人日报;2011年
2 记者张岩;2010年全国失能老年人达3300万[N];中国老年报;2011年
3 苑广阔;如何给“失能老人”一个幸福晚年[N];联合日报;2012年
4 张传发;“失能老人护理难”里有大商机[N];中国商报;2012年
5 河南省漯河市 张玉胜;“失能老人”往何处去[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6 张玉胜;谁来解决“失能老人”养老窘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7 记者 韩雯;津城失能老人超12万[N];天津日报;2012年
8 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周其平;失能老人护理难题亟须破解[N];宁波日报;2012年
9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院长 易连军 代表;让全社会都关心失能老人[N];光明日报;2013年
10 记者 邢晓丹;让失能老人过上有尊严的晚年生活[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明;济南市城区失能老年人居家长期照护现状及需求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明旭;中国人口多属性预测研究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政策仿真[D];浙江大学;2016年
3 罗小华;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云;农村失能老人照料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应超波;失能老人社区护理补贴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3 王薇;失能老人机构照护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杨飞;长春市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鹏宇;北京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刘诗瑶;农村失能老人生存质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文茹;我国城镇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闫一辰;中国失能老人机构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D];重庆大学;2015年
9 汤小燕;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王帅辉;我国农村失能老人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33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53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