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竞争:格拉泽现实主义理性合作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16:13
本文选题:现实主义 切入点:理性合作理论 出处:《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体系的角度出发探索国家间关系的发展规律。但在全球化逐渐兴起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依赖关系愈发紧密,核武器的诞生也使大国间的竞争上升至新的领域。以竞争逻辑为主导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不仅被批判过于悲观,而且在解释和指导当代大国关系上也更加受限。查尔斯·格拉泽的理性合作理在遵循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假设下,针对现实主义理论中的悲观成分和竞争偏向做出修正,提出了合作的可能性与合作性政策的战略分析方法。在传统现实主义的竞争逻辑中,国家之间权力与安全的斗争与无政府状态导致国家的自助行为造成了安全困境,即一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面采取的政策反而削弱了对手国的安全面最终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一种现象。理性合作理论认为,实现合作首先需要缓解安全困境,而安全困境的程度由物质变量和信息变量两种因素决定。在根据国家动机区分出"安全追求者"和"贪婪的国家"后,以安全为目标的理性国家,只要满足物质变量和信息变量的条件后,即可将合作性政策列为最佳政策选择。物质变量包括国家权力和进攻—防御平衡两个因素,决定了国家的潜在军事实力。信息变量包括国家对对手国动机的理解及其对于对手国对本国动机预估的判断,决定了两国之间对于彼此的信任程度。要满足合作的条件,从物质变量的角度出发,需要使进攻性力量与防御性力量具有可辨识度,在进攻—防御平衡上尽量导向防御一端,尽量减少进攻性力量的使用,并且在使用防御性力量的同时避免产生使用进攻性力量的效果。从信息变量的角度来看,国家需要向对手国发出"有代价的信号",即采用特定的政策向对手国证明本国为安全追求者,这种政策往往对于贪婪的国家的成本要高于安全追求者,因此这样的信号更具可信度。在考察理性合作理论的分析力上,本文采用了中美大国关系这一案例作为载体,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美关系的分分合合,到今天建设中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性合作理论不仅在论证历史关系上具有充分的解释力,并且对于当今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给出了强有力的指导。历史上的中美关系由于苏联的存在,当中美两国单纯依据意识形态的不同将彼此划入敌对阵营时,两国处于对抗关系;当苏联成为两国共同的对抗目标时,中美两国在互相试探与确认彼此动机后进入合作关系。自2012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来,无论主观合作的意愿还是客观两国的紧密依赖关系,都为两国合作提供了极大的条件。一方面,中国的和平崛起无意挑战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美国也不需要打压中国以维护其国家安全,因此作为安全追求者的中美两国并不存在激烈竞争的动因。另一方面,中美两国之间密切的经贸关系与人文交往,在全球治理上多方面的共同合作,以及两国核力量的威慑作用,都有助于两国建立合作,实现共同利益。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叶飞;贺云霞;徐慧;孙慧玲;王宏俊;龚玉梅;张培君;;猪格拉泽氏病研究新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驻京 孙佳华;格拉泽低调访华与中朝磋商[N];解放日报;2007年
2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让微光不被轻易舍弃需保护创新的外部环境[N];东方早报;2012年
3 陈立希;巴西贫民窟旅游:欣赏风情还是欣赏痛苦?[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曹淑芬;情绪紧张会延缓伤口愈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记者 杨骏;长期紧张人易老[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嘉汐;超越竞争:格拉泽现实主义理性合作理论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49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64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