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党派委员会”考论
本文选题:皖南事变 切入点:民主党派 出处:《党的文献》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皖南事变发生后,民主党派倡设各党派委员会,希望借此协调解决国共矛盾。各党派委员会的筹备分为两个阶段:从1941年2月3日至2月10日为第一阶段,梁漱溟等草拟成立不隶属于国民参政会的各党派委员会之意见书,蒋介石假意应承以拉拢民主党派向中共施压,逼中共出席国民参政会;2月11日至3月27日为第二阶段,王世杰增修梁漱溟所写意见书,改设国民参政会特别委员会,企图凌驾各党派以统驭全国。在这两个阶段,中共都保持斗争警惕并积极筹划应对之策。尽管各党派委员会因国民党的独断专制最终未能成立,但为中共与民主党派增进了解提供了机会,成为后来政治协商会议的先声和蓝本。
[Abstract]:After the incident in southern Anhui, the democratic parties 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ittees of various parties, hoping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The preparations for the committees of the various parti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was from February 3 to February 10, 1941. Liang Shuming and others drafted a submission from the various party committees not attached to Yu Guomin'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affairs. Jiang Jieshi falsely promised to press the Chinese Communists to join the democratic parties to force them to attend the National Council; the second stage was from 11 February to 27 March. Wang Shijie added an opinion written by Liang Shuming and set up a special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an attempt to dominate the country over all parties. In these two stag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remained vigilant in its struggle and actively planned its countermeasures. Although the committees of all parties failed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because of the arbitrary autocracy of the Kuomintang, they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democratic partie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 It became the forerunner and model of the later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毛泽东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历史与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TJDJ16-001
【分类号】:D231;D6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启华;;抗战时期的国民参政会与中共统战策略[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刘俊杰;;抗战时期的国民参政会是多党合作制的渊源[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3 王凤青;;参政员毛泽东等为“华北慰劳视察团”事致国民参政会的一封电文[J];世纪桥;2009年06期
4 陈国勇;;论国民参政会对抗战经济的贡献[J];学理论;2009年19期
5 吴海晶;国民参政会若干问题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吴海晶;国民参政会若干问题探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年03期
7 黄利新;;抗战时期国民参政会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注[J];兰台世界;2013年31期
8 孙国林;;1945: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延安访问记[J];党史博采(纪实);2012年02期
9 周勇;论国民参政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与作用[J];探索;2005年05期
10 廖继红;;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郭军;夏琢琼;;董必武与国民参政会[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3 沈济时;曹富明;;皖南事变和国民参政会[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暨1985年会论文集[C];1985年
4 虞崇胜;;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述评[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5 余俊;;董必武在国民参政会的宪政思想与革命实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勇;抗战时期的国民参政会[N];光明日报;2006年
2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 廖继红;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N];人民政协报;2005年
3 王鹏;张季鸾与国民参政会[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王鹏;张季鸾与国民参政会[N];团结报;2000年
5 田凤 重庆记者站 谢倩;重庆“文保单位”变“洗脚城”之争[N];中国旅游报;2008年
6 王保贤;黄炎培、周恩来与国民参政会的一段往事[N];中华读书报;2012年
7 ;奠基道路宜兄宜弟 创建历史群策群力[N];联合时报;2011年
8 李墨龙;奠基道路宜兄宜弟 创建历史群策群力[N];联合时报;2011年
9 李墨龙;奠基道路宜兄宜弟 创建历史群策群力[N];联合时报;2011年
10 建溪;一份震慑汪逆的电报提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凤青;黄炎培与国民参政会[D];山东大学;2008年
2 黄西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参加国家代议机构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艳;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国勇;抗战时期国民参政会财政经济提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原昭;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前后的国内政治走向[D];兰州大学;2007年
4 孙明理;民盟与国民参政会[D];西南大学;2014年
5 闫亚南;中共的“联合政府”构想与国民党的应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牛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参政会研究(1938-1945)[D];郑州大学;2016年
7 黄利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参政会提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五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参政会的工作与斗争[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杨立志;国民参政会与国共两党关系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田巍;从傅斯年攻倒孔祥熙看国民参政会的民主监督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50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65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