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学通:道义现实主义 以实力界定道义
发布时间:2016-11-14 20:32
本文关键词:道义现实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中评社 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徐梦溪)以“从清华路径到道义现实主义”为主题的第十四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论坛日前在北京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在会上阐述道义现实主义理论内涵,辨析道义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与区别,并提出该理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供学者探讨。阎学通在会中强调,关于道义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本质,道义是其特殊性。道义现实主义理论必须坚持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用实力界定国家利益,以及界定国家的类别,是主导国、崛起国、地区大国,还是中小国家。非崛起国就没有争取世界主导权的利益。
阎学通指出,道义现实主义是在实力基础上界定道义。道义不是中小国家的需求,也就不是它们的利益。只有拥有大国或者说崛起国和主导国这样实力地位的国家才有需要界定道义对它们的意义。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利益变化,比如在80和90年代,道义对中国是没有意义的概念,现在道义重新变成了中国所需要追求的利益的一部分。
阎学通还解释了道义现实主义跟传统现实主义的一些区别。他表示,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格局改变了,国际规范就改变了;但道义现实主义认为,尽管主导国改变了,只是一个新的霸权取代了旧的霸权,国际规范不需要改变。另一方面,即使主导国不变化,但是主导国的类型发生变化,,国际规范也会发生变化,这是同传统现实主义的不同之处。
阎学通首先在会上介绍了该理论产生的背景。自1978年,中国官员提出建立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之后,国内关于如何建立理论有诸多争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治性的争论,即创建的国际关系理论应是中国特色的还是普世性的。第二类是研究方法的争论,即创建国际关系理论是否需要科学方法。第三类是名称的争论,即中国学者创造的理论应称为中国学派还是各自名称不同。
阎学通认为,中国学者应采用科学方法创建普世性的理论,且任何国际关系理论都不会被称为“中国学派”。
基于以上背景,阎学通在其所着的《世界权力的转移》一书中详述道义现实主义理论。阎学通指出,道义现实主义理论贯穿个人、国家和体系三个分析层次。其内核是以政治领导为自变量,以道义作为领导类型的划分标准,从而解释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减、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规范的演化,以及国际体系类型的改变。
?coluid=136&kindid=4711&docid=104062843&mdate=1229010125
本文关键词:道义现实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7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