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80后”“90后”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于代际和阶层比较

发布时间:2018-05-01 13:13

  本文选题: +  ; 参考:《当代青年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代际性和阶层性是当代青年文化的基本特征,"80后""90后"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存在代际差异和阶层差异。"80后""90后"青年对国家层面价值观最认同富强,对社会层面价值观最追求自由,对个人层面价值观最注重诚信。在代际差异上,"90后"更向往自由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80后"更看重富强和法治,并且"90后"的内部异质性大于"80后"。在阶层差异上,富裕家庭青年最认同文明、自由和法治,中产阶层家庭青年最认同民主,城市贫困家庭青年最认同平等和公正,外来务工青年最认同富强、文明和和谐,体现出不同阶层青年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存在较大差异。
[Abstract]:Intergenerational and stratification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youth culture. The identity of "post-80s" and "post-90s" towa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s intergenerational and class differences. To the social level values the pursuit of freedom, the personal level of values the most emphasis on integrity. In terms of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the "post-90s" yearn for post-materialistic values such as freedom, and the "post-80s"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osperity and rule of law, and the internal heterogeneity of "post-90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post-80s". In terms of 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young people from rich families are most in favour of civilization, freedom and the rule of law, young people from middle class families most identify with democracy, youth from urban poor families most identify with equality and justice, and young migrant workers most identify with being rich, strong,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Reflects the different classes of youth in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pursuit of greater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梦背景下‘90后’人生追求的现状、成因及培养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CKS038
【分类号】:D64;D66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ohn Aron Grayzel;朱国栋;杨桂萍;;代际权利与责任语境下的青年展望:来自非洲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5期

2 成伟;;资源与环境代际公正及其实现[J];学术交流;2009年06期

3 梁成帅;;空间争夺与代际政治[J];求是学刊;2011年02期

4 康斯坦丁;曹兴;姜丽萍;;代际关系与代际价值[J];青年研究;1989年09期

5 祝成生;李京丰;;道德哲学视域内的代际伦理及其实践原则[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6 舒天斌;张云梅;;论代际经济公正[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祝成生;;伦理关系代际间的纵向拓展及其实践原则[J];理论界;2007年03期

8 王倩;;代际伦理——一个现代性的问题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9 袁振国;;谈谈代际冲突[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年06期

10 孙加祺;;从认识论看代际观念差异[J];青年研究;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宝华;;试论现代代际观[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莫培滔;;老年人要做好家庭代际和谐的表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陈亚南;;营建和谐的家庭[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魏仲吾;;代际交流的动力浅说[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蒋云峗;任若恩;;中国代际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7 韦贵tD;;坚持统筹兼顾发展代际和谐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宗明;;浅谈代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9 伍如昕;;谁更幸福?——代际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马丁·柯利;马尔科·阿尔伯蒂尼;哈拉尔德·屈讷蒙德;李霞;;成人家庭代际联系:从比较调查研究得出的证据[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法国记者 邢雪;法国“代际合同”促进青年就业[N];人民日报;2013年

2 肖守渊;代际和谐离不开敬老爱老[N];江西日报;2014年

3 高昌;“代际文学”:一个热烈的伪话题[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葛登扬;天津“代际婚姻”增多[N];新华日报;2004年

5 唐元仲;利益组合的代际婚姻不容乐观[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李郁芳 孙海婧;代际公共品:改革直面的重大实践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翔;增强代际收入流动 改善长期分配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曹林;贫穷正在代际间传递[N];新农村商报;2013年

9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张守营;世界观的转变存在代际滞后[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10 ;代际变迁与市场未来[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杰;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2 陶东杰;人口老龄化、代际冲突与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汪燕敏;转型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研究:水平测度与机制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4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肖代柏;消费行为的反向代际影响[D];武汉大学;2013年

6 方鸣;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鲁婧颉;基于母亲教育与儿童健康关系的教育之非货币化代际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温芳;保障性多代住居体系营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善;关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骗局—代际之战》的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2 朱平;环境资源代际储存的伦理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秦秀;反向代际影响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4 朱庆海;代际继承与教育公平[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陈胜男;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尹秀;代际收入流动的职业传递效应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7 王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区域开放性差异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8 戴胜儒;农民代际文化冲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陈玉辉;反向代际影响对消费者渠道迁徙意向的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10 陈昕;社会基本保险对代际私人转移支付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29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829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9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