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世界大国间政治角逐在叙利亚问题中的表现分析

发布时间:2015-03-26 11:31
    
    【摘要】“叙利亚问题其实是两种国际政治观的交锋,一派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希望维系国际旧秩序的欧美国家,一派是希望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俄罗斯、中国、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清华大学欧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大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时有三个原则:第一,政权不能非正常更迭;第二,外国不能实行军事干预,包括对反对派进行武装;第三,不能实行制裁。这个思想,不仅是俄罗斯的,也是中国的、印度的、南非的、巴西的,所以这一次“阵线的分野非常明确”,新兴国家形成了一条战线。
 
    【关键词】世界大国,政治角逐,叙利亚问题,表现分析,国际关系体系论文
 
    2012年1月27日,摩洛哥代表阿盟向安理会提交了涉叙决议草案,此后,安理会就这一草案进行了多轮磋商。2月2日,安理会在摩洛哥提交的草案基础上形成了一份新的草案,草案虽然删除了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交权等内容,但仍保留了“全力支持”阿盟新倡议等内容。俄罗斯和中国对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否决了由摩洛哥提交的、西方国家及有关阿拉伯国家等共同起草的涉叙决议草案。其余13个理事国都投了赞成票。在投票的记录中,中国和俄罗斯联邦投了反对票的主要集中在中东局势(叙利亚)和中东局势(巴勒斯坦)上。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北京时间2012年2月17日凌晨5点20分联合国大会就叙利亚问题的新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这一草案以137票赞成、12票反对、1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获得通过,中国、俄罗斯、古巴、朝鲜、伊朗等国投了反对票。
    据美联社报道,这份新决议草案与本月初遭安理会否决的草案相似,其主要内容包括要求叙利亚政府停止所有暴力活动,释放在冲突期间所有被羁押人士,从城镇中撤离所有武装部队,允许和平示威并允许阿盟观察员和国际媒体不受妨碍地在叙利亚进行活动。
    另据新华网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16日在联大说,国际社会及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行动,应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有助于推动政治对话、化解分歧,有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团结,而不是使问题复杂化。
    一、叙利亚所处的地理优势
    从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到,叙利亚是处于阿拉伯世界“心脏地带”的“核心”国家之一。其周边国家都有着非常敏感的国际地位,包括伊拉克、约旦、以色列、黎巴嫩,以及北部的土耳其和与叙利亚跨伊拉克相望的伊朗。
    叙利亚是小国中的最大国,是中东矛盾的汇集区。这个面积只有利比亚的十分之一,而人口则为利比亚的三倍以上的阿拉伯国家,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远比其他阿拉伯国家复杂。叙利亚局势的动乱震荡着整个中东地区,威力与埃及革命等同,威胁到了那些与之长期维持盟友关系的国家,同时也刺激各邻国争夺政治空白。叙利亚的动乱大到影响到了伊朗与美国及其盟军的关系,小到关系地区间的用水权。
    叙利亚本身资源丰富,除了物产丰富、多种地形、良好的气候外,叙利亚丰富的文化和战略位置是造成叙利亚相继成为外国占领对象的直接原因。
    叙利亚的地缘政治位置非常关键,位于中东地区的核心部位,政局是否稳定,谁上台执政,不仅关系到以色列的安全,也关乎整个地区的稳定和力量均衡,这时的外部干预必须慎重。
    再者,叙利亚是地区大国,与伊朗有着唇亡齿寒的盟友关系,与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主要国家对待叙利亚问题的态度与立场
    (一)美国
    美国认为,叙利亚是反对美国轴心的中枢。他们认为,叙利亚长期支持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破坏美国积极推动的中东和平进程;9•11事件以来,美国将叙利亚列入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黑名单。
    南开大学副教授傅铸指出,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的短期目标是促使巴沙尔下台、推动政权更迭,长期目标则是在叙建立服从美国利益偏好的政权,将其改造成美式民主、自由国家。从包括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内的美国政要的表态来看,美国政府已经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好了准备,似乎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是在干预方式的选择上,美国似乎还不会仓促使用武力。
    一旦美国拿下叙利亚,他就可借机对中国、甚至整个“南方经济”阵营进行扫荡。欧盟也会正式宣布加入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甚至联手水淹南方经济体,直至操纵并利用可控的金融甚至经济危机,在危机的可控之中去全面收编巴西、印度、南非等南方经济,形成天下围攻中国的场面,并最终在围攻中胜出。
    (二)俄罗斯
    有人说,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投否决票的原因是俄罗斯向叙利亚出口武器。不过,这些都只是俄更深层考量的表象。将在下月重返总统宝座的普京决心恢复俄罗斯的全球地位。实现该抱负的第一步就是要死死守住仅剩的几个从苏联那里继承来的势力孤岛。这些飞地的消失速度非常快。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阿舍•萨瑟说:“俄在本地区没有一个能与叙利亚媲美的势力基地。俄不愿失去它。”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道则认为,俄罗斯在安理会为叙利亚投否决票的深层次的原因,更多地与俄罗斯自身而非叙利亚有关。梅普政权仍对叶利钦统治下俄罗斯的混乱局面记忆犹新。跟叙利亚一样,他们认为俄罗斯自身也处在十字路口上。
    在普京明确宣布他将重掌总统大权后,俄出现了骚乱。在俄官方眼中,西方以人权为借口颠覆“合法”政权的行动必须停止,因此它投了否决票.。
    叙利亚是俄中东战略合作伙伴。作为叙利亚的传统盟国,俄罗斯在叙利亚有诸多利益,特别是其第二大港口城市塔尔图斯,是俄罗斯海军重要的海外基地,甚至是俄海军在东地中海唯一的立足点。对俄罗斯而言,叙利亚是一个竞技场,它能借此向美国和北约表达不满。即使俄军舰进入叙海域,也只具象征意义,俄罗斯不会为叙利亚火中取栗。
    目前,在安理会,如果俄罗斯始终不退让,欧美国家也不退让,尤其是以海湾六国为核心的阿盟不退让,很有可能僵局无法破解。分析指出,不排除北约或阿盟绕过联合国,以一种国际维和的形式干预叙利亚内政的可能性。
    (三)中国
    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曾表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使用否决权数最少的国家。中国非常谨慎地使用否决权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而在涉及重大原则立场时使用否决权同样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他指出,从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到现在,中国总共只使用了8次否决权,远远低于一些国家的使用频率和次数。“不能因为中国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就指望中国不使用否决权。在必须使用否决权时,中国当然要使用,该出手时,中国一定会出手。”崔天凯说。
    崔天凯指出,此次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时投反对票,完全是根据中方的原则和立场独立自主作出的决定。“我们当然非常重视其他国家的投票态度,但是我们的投票态度并不取决于别人的态度,而是取决于我们的重大原则和利益。”崔天凯说。
    崔天凯表示,中国始终认为在国际关系当中不应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也不应通过外来干预去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权。这样的原则立场符合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特别是广大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中国投否决票虽然主要出于原则,但利益层面却容易被忽视,只不过,这个利益和叙利亚无关,而和伊朗有关。此前就有分析称,叙利亚只是西方的棋子,西方真正想“将”的是伊朗这个“军”。叙利亚之所以能够长期对抗西方,在中东地缘政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和中东地区大国伊朗的支持密不可分。而伊朗又是中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如果西方最后把伊朗也“拿下”,中国的能源安全可谓危在旦夕,届时中国很可能受制于西方。因此中国投否决票,并非讨好与中国没有什么特殊利益关系的叙利亚,而是叙利亚背后的伊朗。
    (四)海湾各国
    沙特是美国盟友,与伊朗关系紧张。亲美的沙特与叙利亚长期不和,对伊朗也有反感,最近伊朗还被指策划暗杀沙特大使。叙利亚是什叶派执政,而沙特阿拉伯则是逊尼派,双方在中东问题、恐怖主义等问题存在分歧,沙特东部地区的油田区有200万什叶派,那就是伊朗、叙利亚控制的,再加上整个什叶派的,沙特是想通过此事把什叶派切割掉。
    以色列是叙利亚的死敌。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叙利亚始终是阿以交战的前线国家。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原属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至今尚未归还,导致两国长期交恶。
    土耳其与叙利亚有密切经贸往来,但与叙利亚也有边境冲突。近年来,随着土以关系变冷,土叙关系蓬勃发展。土耳其通过发展紧密的经济关系,积极调解地方冲突,设法给该地区带来所急需的稳定。他们的大胆计划是建立由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组成的经济体。
    伊朗与叙利亚同为什叶派掌权,但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敌人。叙利亚是1980—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唯一不支持伊拉克同伊朗作战的主要阿拉伯国家,并且是目前同伊朗关系最紧密的阿拉伯国家。多年来,叙利亚一直充当着地中海东部伊朗支持的各军事组织的疏导管,其中包括在巴勒斯坦境内的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叙利亚局势的变动,可能会彻底摧毁伊朗在该地区布置力量。
    三、有关国内专家的观点
    “叙利亚问题其实是两种国际政治观的交锋,一派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希望维系国际旧秩序的欧美国家,一派是希望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俄罗斯、中国、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清华大学欧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大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时有三个原则:第一,政权不能非正常更迭;第二,外国不能实行军事干预,包括对反对派进行武装;第三,不能实行制裁。这个思想,不仅是俄罗斯的,也是中国的、印度的、南非的、巴西的,所以这一次“阵线的分野非常明确”,新兴国家形成了一条战线。
    对于西方对叙利亚政权的压力,吴大辉认为,俄罗斯最担心的是这种对一国政权干预模式的传导,最终会危及自身。“俄罗斯认为如果叙利亚倒了,这些国家下一步就会联起手来打掉伊朗。俄罗斯非常担心未来干预的脚步离盟友国家越来越近,离俄罗斯越来越近,很有可能下一步就进入‘独联体’,进入中亚。这是一种模式,现在否决了对叙利亚的决议草案,就等于是滞缓了这种模式的再次实践。”吴大辉说。
    中东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马晓霖分析说,3个深层次原因促成了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强硬姿态:一是俄罗斯在中东有很大的利益,俄罗斯现在仍是叙利亚武器的主要提供方;二是从地缘政治来讲,俄罗斯毕竟是大国,不愿意看到与它曾经有盟友关系的国家被美国一个个“拿下”,这样它的领导力、号召力和威信都会受到很大损伤,而且,也要防止重蹈在利比亚问题上犯的“错误”——授权建立禁飞区,导致北约等西方国家滥用安理会决议,铸成内战,颠覆政权。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3月份普京即将面临大选,俄罗斯强大的主流民意仍是希望俄罗斯做大国。“普京希望通过对西方的强势,证明他是俄罗斯大国复兴的真正‘领袖’、‘舵手’,进而迎合国内的民族主义、强国愿望和现实的民意,为竞选总统打气造势。”马晓霖说。
    “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只剩下两个坚定的盟友,一个是叙利亚,另一个是伊朗。”吴大辉则说,俄罗斯在这一地区有核心利益,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是俄罗斯在“独联体”之外的唯一的军事基地;另外,俄罗斯与叙利亚有40多亿美元的军火交易,这些合同还没完全履行。
    四、我个人的观点
    在我个人看来,西方国家是打着“人道主义轰炸”的旗帜在进行干预别国的内政。帝国主义目前的“人道主义和民主”目标是叙利亚,紧随其后的将是伊朗。美国将伊朗作为主要目标并不是为了报复,而是因为其拥有大量石油。
    叙利亚由此就陷入了一场“自由与民主”的侵略。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美帝国及其他小帝国有权侵略包括叙利亚在内的任何国家。这次他们更是一石二鸟,不但能够拔除以色列在中东的眼中钉,更能进一步靠近伊朗。
    阿拉伯世界相当多的国家,包括以色列,都普遍不希望看到叙利亚陷入内战与动荡。阿萨德一旦倒台,整个中东地区方方面面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较大变化。阿以或以伊之间一旦出现激烈的针锋相对,美国、欧盟、中国都无法保证不会被深度卷入,而最终的结果谁也无法保证。
    更值得关注的是,叙利亚局势如果继续恶化,还很可能引发本地区教派势力间矛盾的公开化。自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这一地区的各教派就在积蓄力量,准备摊牌。叙利亚局势加速了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土耳其与伊朗之间在这一地区的角力。一旦叙利亚的局势失控,那么本地区内各派势力之间的争夺必然会溢出叙利亚,波及黎巴嫩、伊拉克、以色列和约旦。
    俄罗斯和中国在安理会动用否决权,并不是在“保护”或“庇佑”巴沙尔政权。巴沙尔的命运最终掌握在叙利亚人民手中。但是,西方的强权政治和干涉主义既损害了联合国的权威,侵犯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关系准则,也无助于结束叙国内的暴力冲突,只能激化矛盾,导致更加复杂的局面。而这一点,才是中、俄行使否决权的最核心意义。
    西方大国和海湾国家拥有共同的利益诉求点:实现叙利亚政权变更,但不要使叙利亚爆发大战,危及以色列的安全,在此前提下,拆散叙利亚和伊朗的历史联盟,使伊朗的影响力缩回到本土,下一步为彻底解决伊朗核威胁奠定基础。
    由于与叙利亚当局存在长期的政治和军事联盟关系,俄罗斯被认为在叙利亚问题上拥有关键影响力。叙利亚国家电视台也曾显示,数百人手持叙俄两国国旗,聚集在通向大马士革的一条高速公路两旁“夹道欢迎”拉夫罗夫一行。
    叙利亚危机我认为就是西方国家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帜进行的对别国内政的干预,他们的目的并不不是叙利亚,而是伊朗。俄罗斯和中国投否决票,完全是出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俄罗斯是想重振大国雄威,保护自己所属小国的利益,并维护自己的利益关系链。而中国投否决票一方面是站在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维护国家利益,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而且也符合联合国规定的“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国际关系准则;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不想以后国内出现问题时,别国也像对待叙利亚一样对中国内政进行干涉。


本文编号:18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8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0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