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当今国际关系格局及其未来变化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5-04-04 07:20
     
    国际关系格局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以各大国的力量比较为基础,建立起国际秩序和利益、权重划分的体系。由于世界各个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矛盾、利益关系会发生改变,因此国际关系格局也会随之调整甚至原有格局会被打破,形成崭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分布。

    关键词:当今国际关系格局,变化趋势,分析,国际关系体系论文
 
    一、当今国际关系的变化
    首先,国际整体局势维持和平、稳定的状态,但是世界局部动荡不安,战争频发。当代各个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主要是以合作为主调。欧美、俄美之间深层次的矛盾虽然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已经趋于缓和;中国和美国在台湾问题、经济贸易等问题上将要面对全新的挑战,但是两国之间的合作规模仍在扩大;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关系虽然紧张,但是两国之间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仍是维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各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也说明和平与发展将是世界的主要潮流。但是另一方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事件频发,造成局部的战乱、动荡和紧张,这势必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固发展带来恶劣的影响。
    其次,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是霸权主义的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存在着霸权主义。美国霸权主义在伊拉克事件中受到阻碍,但是其追求世界霸权的意念仍在延续着。此外还有巴以冲突事件、朝鲜半岛的紧张形势的发生,从根本上分析都是受霸权主义的干预。
    再次,国际恐怖主义事件愈演愈烈,国际反恐斗争面临重大的挑战。当今社会,恐怖主义活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大的危害之一。恐怖主义活动袭击的次数增加,活动范围和袭击规模都越来越大,对国际社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最后,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当今世界,一些军事大国开始进行军事战略调整,有效增强了国家军事实力,确保军事力量能够为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国家争取国际社会的战略主动权提供坚实的军事力量基础,保证其优势地位。
    二、当今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1.结伴不结盟。当今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主要现象是大国之间追求结伴或者结成联盟以巩固实力。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新兴大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问题上则将结伴不结盟作为处理外交关系的主要手段。中国领导集体不断拓展外交关系,通过多次出访和多个国家以及地区组织发展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有些已经发展为战略合作伙伴。美国则采取的不断结盟外交手段以达到强化本国的目的。结伴和结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结伴思想是立足于“和平发展”,而结盟则是注重军事对抗。国家之间发展成结盟关系,基本上都是出于对第三方国家的针对性,因此对于国际关系的和谐和稳定会带来极大的冲突,造成国际关系的分裂和冲突,不利于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各个新兴国家,包括中国,如果想对国际关系作出贡献,则应当完全摒弃美国结盟对抗的路线,反之,应当超越这种结盟思想,坚持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结伴体系。因此,未来新型的国家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结伴不结盟”,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新兴大国也在实践着结伴不结盟的外交策略。中国建立的结伴体系中也没有排除重视结盟的欧美国家,中国与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之间都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结伴关系,对于这类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观念也产生了一些影响。甚至一些国家中出现了结伴体系和结盟体系的竞争。结伴不结盟是能够促世界和平发展的良好的手段,是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在将来的十年,中国有可能使用这种策略与世界30%的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国际制度趋于网络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制度必然的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世界冷战的结束和两极对抗现象,传统的冷战思想和对抗行为受到热议和大范围的指责,在此背景下,各种国际制度和规范慢慢的活跃起来,成为代表着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意愿的主体。比如,针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国际制度中有“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进程”的实施;针对海洋国际关系的规范,国际制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有效的制约着“蓝色圈地运动”;针对国际关系和人权,国际制度《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生效,对多个国家的立法和司法进程产生了有效的约束。而在未来,这种趋势会持续加强,对各个国家和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都将有更加细致、有力的约束。
    3.技术进步等后发因素的地位提高。当代国际关系仍存在着竞争激烈、先下手为强等现象,这种现象体现在不同的时间段和方面。本文仅就以下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分析
    首先是地缘政治学说的不同时期和特点。近代时期有“陆权论”的思想理念;19世纪由美国海军主张的“海权论”思想。20世纪初,西方地缘政治学家又以飞行器改善成果为理由提出的制空权学说。根据以上提及的各个时段的学说,可以简单归纳出,未来社会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将有可能围绕着地球空间开展,海、陆、空都有可能成为国际领土和政治主权竞争的对象。
    第二是能源开发的不同途径与思路。从工业革命至今,天然矿石资源,诸如煤炭、石油、矿等是各国发展的主要能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未来国家发展的趋势将发生变化,各国的综合实力将体现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储存,较早掌控高效能的可再生能源对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国家能够发挥超出其规模的国际作用。
    最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思想理论,他指出竞争的本质在于创造性的破坏,不管是产品、工艺、生产流程、生产方式等的创新都是在推翻之前同类的基础上实现的,也可以称之为超越。熊彼特的这种思想为人们看待例如金融危机、经济滞后、企业破产等现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简单概括来讲,能够在问题或者矛盾发生时寻找到突破口,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现阶段的劣势、困境转变成优势或者给予的国家,会在国际竞争关系中保持牢固地位和长久的竞争力。
    3.国际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旧交替矛盾加剧。随着国际制度改革,新旧交替矛盾愈演愈烈,各国为争取话语权采取的竞争手段多种多样。国际制度在未来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一些非西方世界的大国,例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渐提升,他们追求进入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地带,逐步影响传统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控制各个重大国际制度的现状。另一方面,传统的西方国家则想尽各种办法坚持旧的格局,最常见的就是打压非西方竞争者以确保主导权不会旁落。传统的西方国家和新兴的各个大国之间存在着很多差距,不同势力之间的竞争会逐渐激烈化,非西方国家取代西方国家主导权的过程是非常漫长和曲折的。其次,关于新旧交替方式。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发展新的区域性力量中心,在各个地区强国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通过依靠该区域的经贸一体化和文化向心力,制定出针对区域的国际标准和制度结构,向先前的国际相关制度、政策等发起挑战。另外一种可能性较大的方式,则是调整全球范围内的原有国际制度体系,对投票券、资金权限或者其他决策比例重新进行调整,实现将新力量格局应用到各种全球性国际组织和规范中。
    最后,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国际制度三个大方面的改革,将会被各方面持续关注和投入。第一在政治和安全领域,联合国体系的变更,尤其是安理会结构的革新和安理会所坚持的统一解决国际冲突和维护和平的方针,未来将是各个国家进行较量的平台。第二是在经济贸易和环境领域,传统西方大国和非西方新兴国家同时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国际机制,还有被它们影响的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各个国际结构的调整,将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方式进行磨合,通过长时间的此消彼长一起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第三,在文化和社会领域,相关的国际文明制度和规范已经被各个国家使用作为支持本国政治制度、外交政策、文化方针的合法性,同时国际制度也得到了更多的修正和完善,促使其成为了愈加显著和有效的全球性国际法来源,对于全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政治等起到了良好的制约和规范作用。
    4.军事优先性降低。未来国际关系中,经济贸易、外交和法律发挥的作用提升,军事的优先性将得以降低。很多重大的国际制度都在20世纪诞生和发挥作用。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各国领导者和人民特别重视的事情,因此国家之间的军事关系在国际制度的建立进程中一直占据优先地位。而在未来,国际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将具有多元化、非线性等全新的特征。第一,外交民主化成为世界的潮流,国家政府为满足民众的知情权而必须做出改变,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权力的垄断。概括来讲,国际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已经开始受到全新社会运动和思想潮流的影响。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和生活方式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如果有国家之间发动战争,用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造成的代价会很大。第三,冷战结束后,虽然各类军事霸权、外交强权等仍然存在,甚至还发挥着强劲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他们受到的约束也在增加,军事的优先性和占的比重都有降低。此外,法治的重要性则得以提升,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在持续扩大。民众个体的权利以及整体的社会对国家和平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正在持续增加。
    参考文献:
    [1]朱立群;聂文娟;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实践转向”;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08).
    [2]王学玉;地区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04).作者简介:张航(1987—)男,汉族,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本文编号:18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8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