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亲疏程度与个人代际向上净支付
本文选题:亲疏程度 + 代际向上净支付 ; 参考:《金融经济学研究》2017年06期
【摘要】:基于2013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向上和向下代际财富转移的特点以及向上净支付的发生概况,解释了"反哺"和"啃老"现象的发生;利用因子提取构建出衡量两代亲疏关系的变量,引入自然、社会、家庭来表征五类属性的控制变量,采用受限因变量模型,探究了亲疏程度与个人代际向上净支付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研究发现,亲代因子和隔代因子都能明显促进个人向上净支付的发生,且亲代因子的贡献程度更大;属性控制变量对个人向上净支付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家庭养老和公共社会养老的一些现实现象提供了解释。
[Abstract]:Based on the microcosmic survey data of CHARLS in 201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pward and downward intergenerational wealth transfer and the occurrence of upward net payment are analyzed, and the occurrence of "back feeding" and "aging gnawing" are explained. Using factor extraction to construct variables to meas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introducing natural, social, family to represent the five kinds of attributes of control variables, using restricted dependent variables model,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intimacy and the upward net payment of individual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t is found that both parental factor and alternate factor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occurrence of personal upward net payment,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parental factor is greater, and the attribute control variable also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personal upward net payment. The results provide an explanation for some practical phenomena of family pension and public social pension.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四川省经济稳中求进重大专项研究课题(2017WJ17)
【分类号】:D669.6;F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伟;;资源与环境代际公正及其实现[J];学术交流;2009年06期
2 梁成帅;;空间争夺与代际政治[J];求是学刊;2011年02期
3 刘春梅;李录堂;;外出务工农村子女的代际养老支持意愿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12期
4 边燕杰;芦强;;阶层再生产与代际资源传递[J];人民论坛;2014年02期
5 吴来苏;;推进代际公正 建设和谐社会[J];伦理学研究;2006年05期
6 胡宇彬;;民主党派成员代际变化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边燕杰;芦强;;阶层再生产与代际资源传递[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年02期
8 董海军;高飞;;“80后”社会评价的代际性——基于长沙、杭州两地的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2009年06期
9 吴谅谅;城市家庭代际交换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1994年02期
10 杨东平;代际冲突和独生子女的一代[J];青年研究;199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魏仲吾;;代际交流的动力浅说[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兆文;;敬老文化与代际和谐[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83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董之鹰;老龄社会的代际互动[N];中国老年报;2001年
2 马丁·法克勒尔[美] 编译 李有观;日本代际不平等的代价[N];中国社会报;2011年
3 ;创建代际和谐的小康社会[N];中国老年报;2003年
4 顾嘉禾 李锦诚;代际和谐促进农村老有所养[N];中国老年报;2005年
5 钟山;尊老爱幼 代际和谐[N];吉林日报;2001年
6 童建挺;创造更多的代际交流[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鲁丽玲;家有儿女,代际养老能否靠得住?[N];中国社会报;2007年
8 社科院科研局副研究员 董之鹰;代际协调面临的挑战[N];中国老年报;2004年
9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破除代际分化的“陷阱”[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权衡;以体制改革促进收入流动,确保社会和谐[N];工人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晶晶;当代中国的代际社会流动[D];复旦大学;2013年
2 邓娇;重庆市农村家庭凝聚力和代际互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余梅玲;代际交换:农村家庭养老的过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02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0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