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15-04-06 20:23
伴随着国内外复杂深刻的形势变化和世界不同类型国家对繁荣发展的热切呼唤,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利用各种场合鲜明阐述了“世界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等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战略思想。在2013年3月访俄期间所发表的演讲中,他详细论述了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提出了“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1]的主张,再次表达了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无论是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提出推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还是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2],这些围绕“新型国际关系”的论述和新提法,顺应了时代潮流,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既是中国一贯坚持的国际关系原则的继承,又符合复杂多变的时代发展需要,令人耳目一新,展现出全球性思维和视野,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关键词:习近平,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初探,中国国际关系论文
关键词:习近平,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初探,中国国际关系论文
一、新型国际关系:在继承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
习近平提出的“合作共赢”理念是21世纪国家与地区间关系健康平稳发展的基本途径。为了维护和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有效应对各类全球性危机与挑战,必须努力实现世界各国、各地区和衷共济、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确立,有利于实现国际社会长久以来渴求的公平正义,避免某些国家一己私利最大化,从体系源头上保障各国合法权益,实现全球和谐、稳定与繁荣。在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蓬勃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合作共赢”新理念彰显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体现出全球化风起云涌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思维和新路径,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勇于迎接时代挑战,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形象。
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已经近30年。30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平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也应相应深化和扩大。党的十七大在“和平发展”之后加上“合作”,党的十八大又在“合作”之后加上“共赢”。因此,“合作共赢”是“和平发展”的新发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也要贯彻于“战略伙伴关系”、大国关系和推动建设国际经济新秩序之中。中国全方位的大国外交首先重视周边,同时任何时候都不会忽略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大国力量就是从亚洲、从发展中国家来的,这两个方向是中国立足世界的基础和最大有可为的舞台,理应在新时期中国外交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首访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以及随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中美首脑会晤等一系列外交活动,显示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谋划从大国关系、周边邻国、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公共外交、海外利益保护等方面展开,展现了围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这有利于维护中国周边稳定,有利于夯实中国外交基础,有利于推动大国关系良性互动,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为下一步的中国特色外交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大国关系与国际和平、全球战略稳定息息相关,在我国外交总体布局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美国是影响我国和平发展的最大外部因素,中美外交事关我国对外战略全局。积极主动谋划、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推进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大国的良性互动、互利共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运筹大国关系的重要战略思想。这是在深刻汲取历史经验、准确掌握时代脉搏、紧密结合中国自身利益与世界各国利益基础上做出的战略抉择。充分反映出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和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举行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中,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共同发表声明,提出中美两国将携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福。习近平主席概括的新型大国关系三点内涵言简意赅: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习近平主席还提出落实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的重要举措,包括提升双方对话互信新水平,采取务实合作新步骤,设立大国互动新模式,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中美达成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这对于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于中国在新一轮大国关系调整互动中巩固有利地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对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国家处理彼此间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价值。
1.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源动力来自于双方共同的利益和挑战。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与其他国家携手合作创造共赢机遇、应对各类挑战。中美两国已经是现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经济体,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两大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刻交融态势与时俱进。两国在共同化解地区矛盾和危机、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以及促进本国经济社会持久繁荣、助推世界经济复苏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间,这为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2.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本质要求是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尽管中美两国对世界重大事务和地区问题的立场不尽相同,有些方面甚至截然相反,但现实决定中美只有和平相处,才能合作共赢,才能给两国和世界带来机遇,中美对抗只能给两国和世界带来损害,这就是“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两国目前都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中国正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其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美国政府也在大力振兴美国经济,重振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出口。这些举措不仅将进一步推进中美经贸投资往来,还将为两国拓展和深化在清洁能源、节能、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新的机遇。中国主张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既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3.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是妥善管控分歧与敏感问题。1971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以非凡的战略勇气和政治智慧,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中美关系4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构筑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坚实基础。太平洋之宽广足够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高层形成的有效战略沟通渠道以及多层面、宽领域的交流机制形成了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有利因素。中美双方要保持密切对话沟通,深化战略互信,避免误解和误判。双方还要充分利用两国间现已建立的90多个对话磋商机制,特别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战略安全对话、亚太事务磋商等,及时有效地就彼此关切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增进了解,避免冲突和战略意外。
三、全力稳定和拓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亲、诚、惠、容
回首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首先反映在与邻国关系的变化。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有陆上邻国14个;与我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习近平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3]
习近平指出:“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中国人民对俄罗斯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4]
俄罗斯既是我周边国家,又是区域性大国。这种双重属性使其在我外交布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中俄之间互为最大邻国,互为战略依托。彼此接近的重要动力源于两国都有民族复兴、自强发展的需要。由于两国均视对方为发展机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持续丰富,交往水平日益提升,合作潜力空间巨大,这在能源、投资及高新技术合作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习近平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他还指出,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3]
习近平关于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大势,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外交工作尤其是做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真、实、亲、诚
尽管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但我国始终把自己定位于发展中国家一员,无论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上还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自觉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不断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非关系源远流长,良好交往的传统和历史使得非洲一直在中国外交中占据特殊地位。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为密集的大陆,中非人口共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强。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强有力地推动了中非关系的发展。根据2000年的数据统计,当时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贸易额不足100亿美元,而到2012年这一数字已达200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的目的地锁定非洲,充分表明了中国对于非洲未来和中非关系的真诚与信心。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习近平主席在论述了中非关系的历史及其特点后,饱含深情地讲了四个字: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5]
实践证明,中非之间的深情厚谊经得起时间检验,巩固中非双边关系与交往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为均衡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中国经济建设,迫切需要大量能源与资源,围绕科学发展所进行的产业升级也必须不断寻求各类输出过剩产能的渠道。在中低级产品市场和能源资源进口方面,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和重要性快速上升。有数据表明,2030年的全球经济将更多取决于发展中国家而不是传统的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收入中的比重届时将超过50%。现实表明,除中国外,南非、尼日利亚、土耳其、印尼等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20年将是中国与以广大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梦的战略机遇期。
五、深入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进程: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当前,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必须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全球经济治理更加完善、国际关系更加民主。”2013年3月在南非德班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与出席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加强交流互动,向全球社会发出团结互利、合作共赢的积极信息。
同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一样,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参与创立的另一项国际机制,是中国参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重要的国际多边机制之一,对于拓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具有特殊意义。习近平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2年来,成员国结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促进成员国共同发展,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相当长时期内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中国与中亚成员国在能源、交通、通讯等领域合作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未来要不断创新发展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打造立体的、多方位的现代化丝绸之路。
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对外讲话、外交活动来看,中国对外的大政方针和外交基本方略没有变:一是核心思想和理念没有变。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表明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和谐世界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都将是指引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二是根本目标和任务没有变。中国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指导原则和方针没有变。中国将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方针,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习近平“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战略、奉行什么政策、主张建设什么样的世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也从根本上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与世界关系走向的普遍关切。
本文编号:19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