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建设 + 公众参与机制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以维护公共的生态利益为基本依归,而公众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持久动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已初具制度框架,公众参与的领域不断拓展,参与方式和途径不断丰富,但仍然面临公众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感不高、公众参与领域不平衡、公众参与的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挑战,需要以科学理性、依法有序、积极有效作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的基本目标,以利益相关性作为参与公众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公共政策质量要求和公众接受性的需求程度确定公众参与的具体路径,进一步畅通生态治理的公众参与制度渠道,构建协调的公众参与机制。
[Abstract]:The basic ai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o safeguard public ecological interest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the lasting power to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had the system fram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domain unceasingly expands, the participation way and the way unceasingly rich, but still faces the publ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to obtain the feeling not high,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domain is not balanced. The level and level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many other challenges, which need to be scientifically rational, orderly according to law and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as the basic goal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public policy and the demand degree of public acceptance, the specific path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determined, and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channel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is further unblocked. Construct coordinated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生态文明制度研究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项目“新一轮京张合作与跨省生态补偿研究”(14JDZHB00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促进首都生态涵养区协调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研究”(TDJD201401)、“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绿色经济领域的中俄协作研究”
【分类号】:D621.5;X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习干;让公众参与走到项目审批的前沿[J];污染防治技术;2003年03期
2 武云甫;王燕敏;苗伟;;沈阳立法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J];城市规划通讯;2003年07期
3 许晓明;环境领域中公众参与行为的经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4 廖文俊;漫谈中国的公众参与环保机制[J];世界环境;2004年04期
5 王春艳,崔星华,张玉芳,刘志光;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年04期
6 ;众说纷纭:公众参与环保之我见[J];环境教育;2005年07期
7 党德信;;推进公众参与是开展环境保护的神圣职责[J];环境教育;2006年12期
8 张颖;;试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深入与发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3期
9 彭分文;;环保NGO: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高玉娟;张儒;;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调查问卷剖析[J];商业经济;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军辉;张旭;;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2 魏素芳;檀翠玲;程丹丹;张维;;浅谈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3 赵惊涛;;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4 石莎;;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5 任清娟;;浅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7 宋万忠;;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环境监管效力[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樊振辉;罗雅雪;;世界银行环评的公众参与实例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庞少静;樊振辉;;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及方法探讨[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10 高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讨[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艳芳;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局限性[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周雁凌 张金智;山东将制订环保公众参与办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郑彦;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必须重视公众参与[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徐晓敬;公众参与环保 沈阳《办法》出台[N];友报;2006年
5 湖南省环保局 余涛;公众参与是深化环境执法的重要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朱德米;公众参与环境公共治理的制度安排[N];学习时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景平;公众参与:民主性的演进或深化[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郭海洋 博士;美国环保中的公众参与[N];中国环境报;2001年
9 成亚威;环保部门将大力促进公众参与环保事业[N];中国环境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徐晓敬;公众参与环保 沈阳首开先河[N];辽宁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玮婕;大连金州新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调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袁德刚;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复旦大学;2014年
3 范玉婷;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潘存祥;我国环境规划制度立法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刘媛媛;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张萌;论《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7 亓菁菁;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郑晓恒;广东省公共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胡娇;陕西秦岭地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10 王顺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72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7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