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民族主义高潮迭起说明了啥
发布时间:2015-04-16 13:55
摘要:2014年,关于民族主义的讨论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国际上,“独立公投”掀起民族主义高潮;国内的民族问题十分集中,一方面,民族分裂、极端宗教、暴力恐怖“三股势力”的活动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关于“二代民族政策”的理论争论仍在持续。
关键词:2014年,全球民族主义,高潮迭起,说明,国际关系体系论文
关键词:2014年,全球民族主义,高潮迭起,说明,国际关系体系论文
进入21世纪以来,民族主义的话题重新占据了社会思潮的重要位置。2014年发生的几次重大事件,成为新世纪民族主义的一个小高潮,尤其是克里米亚公投和苏格兰公投,引发了世界关注,这再次说明民族主义的浪潮依然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亚洲岛屿争端:民族主义角斗场与欧洲以“公投”方式决定一个国家内的地方主权归属的方式不同,近年来亚洲国家围绕西太平洋沿岸和南中国海的岛屿主权争端愈演愈烈。2014年在局部地区似乎出现激烈对抗态势。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难道仅仅是相关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作怪吗?其实问题也不那么简单。二战后日本与苏联(现俄罗斯)的北方四岛之争、与韩国竹岛之争、与中国钓鱼岛之争,都说明已经实现号称实现了“脱亚入欧”、“脱亚入美”的日本并没有遵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安排,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谋取本国对这些岛屿的控制(如钓鱼岛)、争夺(如竹岛)和影响(如对北方四岛),更没有放弃在殖民侵略中获取的实际利益。实际上,中国南海一些岛屿的争端,不乏区域外国家插手沿岸国家纷争的影子,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这些举措自然引发了相关岛屿权益国的反击。国家利益之争是实质,所谓的“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影响利益之争的重要要素或工具。我们只举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一个例子。
从历史上看,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120年前的中日甲午之战末期,日本非法窃取了钓鱼岛,并强迫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二战后,本应归还中国的钓鱼岛因为多种因素未能回归。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中日两国就搁置钓鱼岛问题达成重要谅解和共识。然而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2011年日本政府悍然宣布“国有化”钓鱼岛,导致钓鱼岛局势持续动荡不安。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持续高涨,两国关系陷入低谷。2014年双方在达成钓鱼岛立场问题上达成了一点存在“争议”的共识,并不能掩盖日本侵占、窃取钓鱼岛的事实。几个平方公里的岛屿真的是中日关系的死结吗?其实这只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国际格局变化的一个关键节点而已。从未消失、时而高涨、时而平静的民族主义情绪,为这个岛屿之争增添了两国政府难以驾驭的复杂因素。正是在与西方列强、尤其是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了,基于国内各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从自在实体变成了自觉实体。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崛起,使中国不仅有决心而且具备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条件,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依托和标志。这种格局显然不是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决定的,而是历史发展和国际格局变化的结果。面对日本政府、民间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百般阻挠破坏,中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决心更加坚定。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的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设立两个纪念日,与民族主义无关,更不是往回看,其中更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和中国担负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与意愿。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2014年是中国民族问题话题十分集中的一年,也是民族工作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一方面,民族分裂、极端宗教、暴力恐怖“三股势力”的活动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对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安定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不同于这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二代民族政策”的理论争论仍在持续。党和政府接连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新疆工作和全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具体举措。
新疆面积160万平方公里,20多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共同发展。但不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新疆局势都不太稳定,三股势力活跃。这些势力策动的2009年“七五”事件旧伤未复,2014年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频发,而且超越了新疆,向其他省份蔓延。5月召开的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重点研究如何加强民族团结,克服制约新疆稳定发展的困难与问题,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等问题。新疆问题成因十分复杂,但是民族团结问题无疑居于核心地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疆的民族团结状况不容乐观,各民族成员本民族意识增强、国家意识下降是重要原因。从总体上看,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的复合认同占多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日益发酵的本民族中心主义、既包括大民族主义,也包括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关系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为了全面部署新时期的民族工作,2014年9月,中央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根据会议精神于12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围绕改善民生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六个方面提出25条意见,旨在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在强调中国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对于如何增强四个认同,培育中国民族共同体提出了目标与要求。文件指出,要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中华文化是包括56个民族的文化、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这些意见是在吸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相结合,肯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基础上,根据民族工作、民族理论及民族政策实际情况提出来的,这次会议和文件提出的加强新时期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已经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确保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落到实处,确实值得关注。理论界必须超越简单的民族主义话题讨论或者是第二代民族政策的理论论争,把视角和关注点落脚到现实问题的解决及其深远影响方面,构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为建构现代国家、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编号:19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835.html